纪录片枪观后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枪观后感 01 先说优点。 对于我这样的想对轻武器作一定初步了解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还是不错的,描述五种基本枪械的起源、经典之作和中国发展及著名应用,对细节的描述也恰到好处。总之,从各个方面看都可以说详略得当,不会出现各类枪支的太多改进型让入门者眼花缭乱分辨不清,也没有过于侧重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片中时常引用电影情节来说明历史,这就好比学术著作引用小说来分析历史。电影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说不小,但是这部纪录片中一再出现这种行为。片中用电影中角色的战斗力说明枪支战斗力就已经欠妥了,而拿出电影中的虚构情节当正史引用更是让人无语。 不过,跟下面的问题比,电影的问题就小很多了。纪录片中出现许多硬伤谬误,非常明显,这是央视纪录片所不应出现的,更何况这部纪录片号称历时三年精心制作。把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弄混造出来一个“武田信长”,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跟此处说的人明显相去甚远;把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误为王麻子,且字幕旁白均为错误;硬生生让美国国父华盛顿穿越到了南北战争时期(个人觉得这个错误最离谱),而且差点死在一个南军士兵枪下;还有对Kar98k步枪的描述,旁白明明说“毛瑟公司将原来的枪栓拉柄由直拉式改为弯曲式”,结果随后的描述中,用于说明枪械结构和运作的电脑模型的枪栓拉柄为弯曲式,而片中展示的实物则仍为直拉式 如果没有这些缺点,这部片真的是一部挺好挺优秀的枪支科普纪录片,片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及模型图案,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02 1.虎头蛇尾,剪辑混乱,故事不像故事。枪的分类,也混乱。也没交代清楚,为什么一把枪是怎样被淘汰的。 2.花了三年时间就拍成这样,对军迷来说可惜了。而且只讲过去,不谈未来,意义何在?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呀!好吧,他拍不出来。 3.战争是武器和人的结合。就算清军有机枪也打不过日本,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八路军装备差,不照样收拾小日本? 4.武器在很大程度能影响战争。数量比质量重要多了,如果抗日战争时,人手一把汤姆森冲锋枪,结果会很不一样了。 5.八路军时,一人配三到五发子弹。越南战争时,美军二十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现在叙利亚战争,子弹打得跟不要钱似的。而且都是远距离概略扫射,或者超远距离狙击。谁都不敢近距离冲锋了。 6.不管枪再怎么样进步,都是人类最愚蠢的发明。每一次枪械的进步,屠杀同类的数量都在上升。 03 本集介绍世界历史上的单兵武器,冲锋枪(submachine gun)。 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是意大利陆军上校Bmiddot;Amiddot;列维里于1914年设计发明的维拉middot;佩罗萨冲锋枪。该枪为双管自动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由于该枪射速太高(3000发/分),精度很差,又较笨重,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不太受欢迎,不过佩罗萨其实是要作为超轻型的机枪使用。后来德国人施迈塞尔(Hugo Schmeisser)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德国人使用Maschinenpistolelsquo;字面:机关手枪rsquo;,所以德军采用的冲锋枪都冠以“MP”的编号)。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德国人的堑壕突击小队就编成了,可惜问世太晚,否则真可能直接改写一战结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拥有mp18. 战后几年MP18只能装备警察部队。 这使得中国很早拥有、使用MP18了,因为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驳壳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 红军在长征中,也集中编成小队使用该枪,主要用于单点突围或者冲击战线某段,成功概率之高,让围追堵截的各路军阀叫苦不迭。 具体历史资料整理一下为: MP18冲锋枪首次被中国军队用于作战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后来奉军高级将领的卫队都以此枪为基本配备。 奉军组织敢死队人手一支MP18,边冲锋边扫射,猛扑直军阵地。雨点似的子弹给直军造成极度恐惧,以为此物只应天上有。直军大败,第二军军长李景林在报捷时说:“惟迫击炮与手提机枪为山战利器请速拨前方,利器既充,克敌自易!” 1936年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特务连手持MP18冲锋枪与蒋介石卫队交火。 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总司令朱德经常率领全部装备MP18的警卫部队投入关键战斗。 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红军勇士也是每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