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我驱动心理学读后感3000字
还记得那些贩卖焦虑的文章吗?这些文章一致的观点是:再不努力你就晚了,你的同龄人已经挣到了成百上千万,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你还在温饱线苦苦挣扎。
仿佛如果我们没有早点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就是人生路上的失败者,应该为此羞愧自责。但是那些被光环环绕的所谓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真的像梦想的那样幸福和快乐吗?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新闻头条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成功人士酒驾甚至嫖赌的丑闻。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感到费解:这些成功人士到底是怎么了?为何不好好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和喜悦,却偏偏要毁掉自己的生活呢?
也许我们可以在《自我驱动心理学》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书中说,很多人在走向成功后,会患有不同程度的 “精疲力竭症”。
在本书中,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从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角度描述了大部分成功人士面临的困境,并从社会思潮、幼年教育、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解释了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就算不是成功人士,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教育孩子成长时,如果我们能预先知道这些道理,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并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避免陷入“精疲力竭症”。
作为哈佛医学附属机构的成员,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长期研究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经常为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次收费高达1万美金。《自我驱动心理学》出版后,畅销18年,并上榜《财富》杂志75本商业必读书籍。
作者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旁征博引,展示了深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该书总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描述了成功人士普遍出现的“精疲力竭症”现象,其次结合社会思潮、原生家庭影响和个人心理差异等分析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后书中提供了有效治疗和避免“精疲力竭症”的方法。
1、 成功只是看起来很美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以成功人士为榜样,逢年过节,受称赞的有出息的孩子都是“挣大钱,开豪车、住大房子” ,他们是人人艳羡的榜样,是人们口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似乎只配拥有幸福和快乐。
我在做慈善活动时,曾经遇到一位企业高管,妻子正在和他协议离婚,深爱妻子的他苦恼不已。在一次饭局中他向人倾诉,却遭到众人的哄笑“凭你的资本,还怕找不到女人吗?”。当一个成功人士拥有了金钱、名望和地位时,他的诉苦会被默认为是矫情。
当马云宣布一年内离任,将辞去阿里董事长的职位,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教师职业时,没有人相信这是他离职的真正原因。曾经在节目中,马云谈到:自己最快乐的时候是当老师的时候,月工资不足百元,而现在资产上亿,却越来越辛苦。也许他说的是真心话,但一心以他为榜样和标杆的众人,很难相信这是实情。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提到了成功的一些负面影响:
1、成功人士需要在大众面前时刻维护形象,因此失败的代价和压力大于常人。
2、成功在财务方面带来的安全感会削弱压力和挑战带来的刺激和新鲜感,让生活陷入无聊状态。
3、成功人士需要符合大众的期望,而不能随心所欲做事,某种程度上被限制了自由。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说“成功意味着更多的赞美、更多的金钱和更少的选择。”
那些表面上看似光鲜的成功者,可能心内正在备受痛苦的折磨。因为一旦你终于攀上苦苦追寻的高峰,发现这里的风景并不符合你的想象,会在内心的失落、空虚和外界施加的压力双重折磨下,陷入焦虑和迷茫。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成功人士会通过酗酒、赌博甚至自毁形象等手段来缓解压力。这就是《自我驱动心理学》中所说的成功人士“精疲力竭症”。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提供了一种“精疲力竭症”自行诊断方法:
“专一、坚韧不拔、自力更生、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狂热、热情、不知疲倦”
作者说“如果你还没到30岁,且具备以上不少于4项的描述,那么你可以为任何公司工作;但是如果你超过40岁但是也有同样的感觉,那么如果你成功了必定会遭遇精疲力竭症”。
2、 “精疲力竭症”有深层次原因
成功学和消费主义的时代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有一个情节,职场底层员工邱莹莹在翻阅励志书籍时,作为企业高管的安迪劝她不要看,因为这些励志书籍都是空谈大道理,没有实际作用。但是安迪的好心劝说反而招来邱莹莹的怨恨,两个人为此大吵一架。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现象,普通人最容易被成功学洗脑。然而可怕的不只是成功学宣传的“只要努力付出,就能成为千万富翁”这种盲目的励志言论,而是引导很多人去追寻的“成功的定义”是扭曲错误的。
在消费主义横行的今天,大多数人认可的成功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可支配的资源以及社会的地位和名声”。没有人去关注成功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成功和快乐幸福无关。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富翁和渔夫的故事吗?
终于可以安享晚年的富翁遇到了同样在沙滩上悠闲晒太阳的渔夫,大部分人都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