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培训课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精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品文:品赏文章,关注写人技巧 2、品人:品评人物,关注人物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理解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达到品人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其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近代一位学者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誓言。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生答: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来领略梁启超的演讲风采。 二、走近梁任公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治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阅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标出最吸引你的文字,并圈点勾画尝试做点评。 三、研读课文 (一)品文 1、师:大家看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刚刚大家读了课文,那么作者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演讲?找关键词。生:动人! 2、何谓动人,就是有味道,有感染力,那么动人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家可以从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神态情感的变化这些方面展开搜索。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宏亮而又激亢 神态: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动作:手舞足蹈 情感:酣畅淋漓 内容: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学生圈点勾画,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3、这些动人处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正面、细节、语言、神态 4、既然演讲有如此多的动人之处,那么演讲成功吗?从哪可以看出来?(演讲效果) 5、演讲效果:茅津渡候船渡河、强烈爱好中国文学 6、大家看看这些内容,并不是在写梁任公,而是写听众与其他人,但却突出了梁任公演讲极富感染力,在写作上这叫什么手法?(侧面) 7、教师总结:梁任公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自己喜怒哀乐的真人!作者刻画梁任公成功的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再有特点、有性格的人,刻画时也要恰当的采用一些技巧、方法,人物才能活起来,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二)品人 1、大家回头再看这些演讲的动人之处,从这些可以看出梁启超是个怎样的人? (自负、谦虚、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2、文中有一句话对任公作为学者的魅力进行了归纳总结,请大家找出是那句话?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3、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文采学问呢?(引用诗文)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战死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引文1: 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生对话,补充资料,美读诗句,赏析《箜篌引》,链接拓开。) 师:箜篌是什么样的乐器? 预设回答: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 师:《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是朝鲜水兵子高妻丽玉所作。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这是音乐的背景。我们看这首诗,诗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 预设回答:一个拼命要渡河的人,一个力求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预设回答:渡了。 师:结果呢? 预设回答:死了。而且都死了。 师: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会死吗?那为什么还要渡河? 生:略 师: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格外使人颤栗。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预设回答:谭嗣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坚决不肯逃离,这种勇气就是渡河之人。他临行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谭嗣同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其中有两句是?” 预设回答: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