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职业卫生监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职业卫生监测.ppt

健康监护: Health Surveillance 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监测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各种检查与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的重要手段。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极其程度,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属二级预防。 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及其管理办法 卫生工作应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一级预防: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改善生产工艺流程,对高危人群制订就业禁忌症等。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损,主要工作为早期检测病损和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以得病者,作出正确诊断。包括及时脱离接触和进行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主要参考文献 教科书 沈惠麒,顾祖维,吴宜群主编. 生物监测与生物标志物—理论基础及应用.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北京. 2006年11月 李智民,等.中国与新加坡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制度比较研究.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37(6):321 谢 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劳动卫生监测是实施劳动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步骤。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的粉尘、毒物通过呼吸道吸入是导致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主要因素,生物监测是测定经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的量, * 连续两年测定,每个季度测定一次,每次均测定平行样,时间(季节)、空间(车间)、不同的工人接触剂量不同,可以得出一个估计值(基线水平),做一个基础资料,进行评价 * TNT、苯胺、氯乙烯、丙烯晴、氯丁二烯、有机磷农药 效应生物标志物 1、早期效应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1) 初级DNA损伤的生物标志物:DNA 单、双链断裂和DNA链内和链间的交联、脱嘧啶和脱嘌呤等。 (2) 靶基因的遗传学改变: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体细胞基因的突变、 (3) 细胞遗传学改变: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微核形成 (4) 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SOD、CAT、GSH-PX活性等. (5) 毒物代谢酶活性的诱导及其他酶活性的改变。 效应生物标志物 2、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效应生物标志物:反映外源性化学物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1)疾病状态的血清标志酶:肝脏损害时的ALT、AST活性变化,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胆碱酯酶活性以及铅中毒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ALAD)活性改变等。 (2) 增生的效应生物标志酶:有丝分裂频率,胸腺嘧啶标记指数,等。 (3)分化的效应生物标志物:细胞骨架蛋白,谷氨酰胺转移酶。 (4)异常的基因表达:肿瘤生长因子,血清α-胎球蛋白,癌胚抗原等。 生物监测的类型 3、疾病易感性生物监测 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易感性进行监测。职业人群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监测指标。 作为预防性筛选的遗传性缺陷或疾病对工业毒物易感性的关系研究如下表: 遗传性缺陷或疾病对工业毒物易感性的关系 遗传缺陷或疾病 机体易感的工业毒物 ?-1-抗胰蛋白酶缺乏 呼吸道刺激剂 红细胞G-6-Pd缺乏 CO、O3、辐射、萘 镰刀性红细胞贫血 CO、苯、Pb 地中海贫血 Pb 、 O3、 苯及其衍生物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 氧化性化学物、硝酸盐、 O3 芳烃强化酶诱导活性增高 多环芳烃化合物 N-乙酰基转移酶缺乏 芳香胺化合物、多环芳烃 IgA缺乏 呼吸道刺激剂 免疫性过敏 异氰酸酯 生物监测的程序 1、监测指标的选择:原则是根据毒物代谢特征及监测目的而定。指标的选择特异性、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受检人群个体间变异小、便于取材、检测方法 2、样品的采集:血、尿、发、乳汁 3、采样的时间和频率:T1/2 4、适宜的检测方法: 5、结果的评价 接触人群的选择 根据监测目的策略和统计学知识 采样人群 能确定重点采样对象时的最低采样人数 岗位职工数 最低采样人数 3~5 2 6~10 3 10 4 不能确定重点采样对象时的最低采样人数 岗位人数 最低采样人数 6 5 7~9 6 10~14 7 15~26 8 27~50 9 50 11 样品的采集和储存 采样:时间、频率 、地点 储存:时间、冷冻、冷藏、添加剂 检测方法 生理、生化、病理、行为等 半减期与采样时间的关系 半减期 最适宜采样时间 2h 半减期太短,生物监测不适宜 2—10h 班末或次日班前 10—100h 班末或周末 100h 采样时间不严格 某些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 的半减期及采样时间 化学物 监测指标 半减期 采样时间 苯胺 尿中对氨基酚 4 h 班末 苯 尿中总酚 5.7 h 班末 呼出气中苯 30 h 班末 镉 尿镉 20年 不限 血镉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