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药剂学张志荣二十一靶向给药系统.ppt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7)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吸附;脂交换;内吞(主要机制);融合 (8)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和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 眼部给药; 经皮给药; 鼻腔给药 肺部给药 ; 口服给药 2、纳米粒(nanoparticles) 包括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剂(Nanoemulsion,NE)和纳米凝胶(Nanogel) 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材料制成的、粒度在纳米数量级(1-1000nm)的固态胶体微粒 (1)纳米粒特点 (2)纳米粒的载体材料 (3)纳米粒制剂的制备 (4)纳米粒制剂工艺 (5)体内的分布与消除 (6)纳米粒制剂的应用 (1)纳米粒特点 a. 物理稳定性好,便于加热灭菌和储存; b.属胶体系统,较混悬型微球制剂容易给药; c.其粒径小,表面能大,有利于在粘膜、角膜等处滞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d.可制成骨架型缓释制剂-长效 e.可被MPS系统摄取,被动到达肝脏、脾脏和骨髓; f.对表面进行修饰,可主动靶向分布于其他器官; g.改变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和胞内靶向传输。 (2).纳米粒的载体材料 生物不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 聚丙交酯(PLA)、聚乙交酯/聚丙交酯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PCL)、聚乙交酯(PGA)和聚丙交酯-聚己内酯(PLCL)等。 (3)纳米粒制剂的制备 聚合法、分散法等 (4)纳米粒制剂工艺 a. 纯化 注射用 b.灭菌 无菌和无热原 c.冷冻干燥 稳定 (5).体内的分布与消除 经静脉注射,一般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摄取, (6) 纳米粒制剂的应用 药物载体 给药途径 3、微乳 microemulsion (1)靶向性特点:淋巴亲和性 (2)药物释放机制: a 、透过油膜扩散 b、 载体传递转运 c、 胶束转运 4、微球 microsphere (1)定义:药物溶解或分散在生物降解材料中形成的基质型骨架微粒,粒径:1-250μm (2)特性: a 、靶向性:被动靶向 b、缓释性: c、栓塞性 三、主动靶向制剂 1、修饰的药物载体 2、前体药物 1、修饰的药物载体 (1)修饰的脂质体 a、长循环脂质体 long-circulating liposome b、免疫脂质体 c、糖基修饰的脂质体 (2)修饰的纳米乳、微球和纳米球 2、前体药物 prodrug (1)定义:活性药物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物质,能在体内经化学反应或酶反应,使活性的母体药物再生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2)分类: a 、抗癌药前体药物:磷酸脂或酰胺类前体药物 b、脑部靶向前体药物:强脂溶性药物 c、结肠靶向前体药物:oral colon 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SDDS:利用结肠特殊菌落产生的酶 四、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磁性靶向制剂 超细磁流体如FeO·Fe2O3或Fe2O3 需要由外加磁场 2、栓塞靶向制剂 阻断对靶区的血供和营养,使靶区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3、热敏靶向制剂 相变温度时,可使脂质体的类脂质双分子层从胶晶态 度到液晶态,增加通透性,释放速率增大 4、pH敏感的靶向制剂 肿瘤间液的pH比正常组织低 结肠液pH值最高(7.6-7.8或更高)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第二十一章 靶向给药系统Chapter 21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课程要求 掌握靶向给药系统的概念、分类、特点。熟悉靶向制剂的体内外质量评价。 了解分子药剂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 熟悉被动靶向制剂中脂质体、纳米粒、乳剂等的特点、组成、靶向原理及制备方法、质量评价。 了解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类型、特点。 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 也称靶向制剂 一般是指经某种途径给药后,药物通过特殊载体的作用特异性地浓集于靶部位的给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靶向制剂的分类 *到达部位 (1)到达特定的靶器官或组织 (2)到达特定组织器官的特定部位(如肝脏中的肝癌部位) (3)到达病变部位的细胞内(如肝癌细胞),故也称为细胞内靶向 (4)到达病变部位的细胞内的特定细胞器中(如细胞核) *靶向传递机理 (1)被动靶向制剂 passive t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基于压力监测的输液港自动封堵装置.pdf VIP
- 菠菜种植课件PPT.pptx VIP
- 紫色复古风《莴苣姑娘》童话故事PPT模板.pptx VIP
- 盐雾试验报告-.docx VIP
- [青海]水电站厂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doc VIP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pptx VIP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时间序列分析—基于Python王燕习题答案.pdf VIP
- 百度AI营销认证初级考试理论知识题库(628题).docx
- 2025年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题库(294道)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