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大 学 语 文
诗 经
学习目标
了解《诗经》概貌。体会本篇比兴手法的运用和重章迭唱的表现手法形成的优美意境。
《诗经》概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 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一、《诗经》体制
《诗经》全书按 风、雅、颂分为三类。这是音乐上的分类。“风”指地方乐调,又称“国风”。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墉 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少数篇目是
东周作品,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二、《诗经》内容
当时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诗经》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反抗压迫剥削的诗篇;
一方面表现努力门的悲惨生活,内心十分痛苦,代表作《豳风》;
另一方面表现奴隶们的强烈反抗,代表作《七月》。
描写爱情婚姻的诗篇;
宋·朱熹《诗集传序》:“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诗经》中的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如,《邶风?静女》、《秦风?蒹葭》。
描写劳动生活的诗篇;
《诗经》中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政治讽刺诗篇;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
古老的史诗。
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这些
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三、《诗经》的文学成就?
(一)《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思想。
根植于对现实生活作真实描绘基础上的鲜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以朴素自然的手法,描绘生活画面,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通过人物言行细节的刻画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善于运用对比突出生活矛盾,加强感情表达。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 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 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 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 赋是基础。
??? 《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比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
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多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召南·野有死麕》则不从局部比喻,而以“有女如玉”作比,使人由少女的美貌温柔联想到美玉的洁白、温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