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酶动力学分析 酶促反应动力学 学习目的: 1、了解酶促反应特点及与一般化学反应的区别。 2、掌握0、1级和米氏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应用原理; 3、了解存在抑制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 4、具备固定化酶反应中的过程分析能力和内外不同阶段的固定化酶动力学的应用能力; 5、熟悉酶的失活动力学与反应过程中酶失活动力学行为。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一节 均相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二节 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三节 酶的失活动力学 酶促反应(Enzymatic reaction): 酶促反应特征 优点: 反应在常温、常压、中性pH范围进行,节能且效率高。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生成少; 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最适条件易于控制。 不足: 反应仅限少数步骤,经济性差; 反应周期较长; 第一节 均相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 二、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1、米氏方程 2、操作参数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多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均相酶催化反应: 指酶与反应物系同处液相的酶催化反应. 因此不存在相间的物质传递. 均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所描述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系的基本关系,反映了该反应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关系,而且酶与反应物的反应是分子水平上的反应. 一、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浓度: 零级反应—— 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 一级反应—— 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酶催化A→B的反应 二级反应—— 酶催化A+B→C的反应 连锁反应—— 酶催化A → B → C的反应 如果A的初始浓度为a0, B和C的初始浓度为0, 并且a+b+c=a0,则可求得: 二、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单底物酶促反应指一种反应物(底物)参与的不可逆反应。如:水解酶、异构酶和多数裂解酶催化的反应。 1、米氏方程 ① Henri中间复合物学说 ② Michaelis-Menten方程 ③ Briggs-Haldane方程 ④动力学特征(米氏方程的讨论) ⑤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① Henri中间复合物学说: 式中: efree——游离酶; CS——底物浓度; C[ES] ——酶-底物复合物浓度; CP——产物浓度; K+1——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的反应速度常数; K-1——复合物解离为酶和底物的反应速度常数; K+2——ES复合物分解生成产物的反应速度常数。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变化量来表示。对均相酶催化反应,单位反应体系常用单位体积表示。反应速率为: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P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对上述反应机理,推导动力学方程时的三点假设: (1)在反应过程中,酶的浓度保持恒定,即:CE0=CE+C[ES]。 (2)与底物浓度CS相比,酶的浓度是很小的,因而可以忽略由于生成中间复合物[ES]而消耗的底物。 (3)产物的浓度是很低的,因而产物的抑制作用可以忽略,也不必考虑P+E→[ES]这个逆反应的存在。 据此假设所确定的方程仅适用于反应初始状态。 ②Michaelis-Menten方程推导过程: “快速平衡学说”(rapid equilirium): 假设:酶与底物反应生成复合物,和复合物又解离成酶和底物的反应之间快速建立平衡,而复合物解离成产物和酶,即ES→E+P是整个反应的限速步骤,即由酶和底物反应生成中间复合物的可逆反应在初速度测定时间内已经达到平衡。 根据上述假设和式(3-11),有: 反应体系中酶的总浓度CE0为: 式(3-12)即米氏方程,式中的两个动力学参数是KS和rP,max。其中: ③ Briggs-Haldane方程 1925年,Briggs和Haldane对米氏方程的推导作了一项很重要的修正。他们认为,当k+2>k-1时米氏假设中的快速平衡(ripid equilibrium)不一定能够成立,所以,不能用上述“平衡学说”推导。即当从中间复合物生成产物的速率与其分解成酶和底物的速率相差不大时,米氏方程的平衡假设不适用。他们提出了“拟稳态”假设,认为由于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要比酶的浓度高的多,中间复合物分解时所产生的酶又立即与底物相结合,从而使反应体系中复合物浓度维持不变,即中间复合物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根据反应机理和上述假设,有下述方程式: 式中:Km—米氏常数,mol/L; Km与Ks的关系为: 某些酶促反应的Km值:P30表3-1 在M-M方程和B-H方程的推导中都假设CE0《CS0,因而C[ES]值也很小。如果酶的浓度很高, C[ES]值在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是很高的。若仍然采用上述方程会带来较大误差。此时物料平衡和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