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ppt

2018年秋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2.愚公移山 rèn chénɡ sè yū kòu jī běn shuānɡ chèn sǒu kuì wú cuò 指面积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 商量 你们 尽、全 直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纷纷地 赞同 连……都…… 削减 相当于“之于” 于是 肩负、扛 成年男子 敲、打 寡妇 刚刚换牙 更替 季节 长叹 思想 通达,这里指改变 穷尽 停止 背 山冈阻隔 3.通假字。(3分) (1)始一反焉(     ) (2)汝之不惠(     ) (3)河曲智叟亡以应(     ) “反”同“返”,往返 “惠”同“慧”,聪明  “亡”同“无”,没有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代他的 语气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代愚公 介词,凭 连词,来 语气助词,表陈述 疑问代词,哪里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阴天 相当于“之于” 各个,许多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 曾经 草木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形容词作名词,冬季 名词作动词,面向着 7.重点句子翻译。(5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 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你也太不聪明了!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8.作家作品。(5分) 列子,名________,又名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今存《列子》共8篇,内容多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寇 御寇 民间故事 寓言 神话传说 B A 11.选文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2分)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 聚室而谋  叩石垦壤 12.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愚公移山的具体行动(用原文回答),并说说愚公移山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4分) 具体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现实意义:愚公作为具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实干精神的典范,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颂,愚公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勇往直前, 发奋图强。 二、比较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选自彭端淑《为学》)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对……说 想要 凭借,依靠 到、及 D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一个人树立了志向,会不如蜀地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1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A 1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三、课外阅读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公犹豫不决,事又寝③。 (《新百喻经》) 【注释】①颠踬(diān zhì):跌倒、摔跤。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寝:息,止。 安放,放置 有人 以……为善(认为……很好/对) 足够,充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