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的实习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通风实习报告   第一章矿井开拓开采及技术条件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   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位于大方县城北东向,线距30km,行政区划隶属大方县凤山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5°43′14″~105°44′00″,北纬27°12′58″~27°13′38″,矿区面积。大方现有321、326国道和贵毕(贵阳一毕节)、大纳(大方一四川纳漫)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   2.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区内地势总体呈东高西低,属侵蚀、剥蚀高中地貌;冲沟较多,呈树枝状展布,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最高点位于矿井中部大营山顶,海拔+米,最低点位于南部边界中部的冲沟中,海拔为+米,相对高差米。   3.气候条件   矿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类型,具有多云寡照,气候温凉,雨水集中于4月下旬至10月,风的季节变化显著等特点。年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为84%,年平均日照数为小时,总云量成,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254天,年平均风速为/s,年静风率1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总的特点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阴天雨天多,日照时数少。   4.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   二、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地形复杂,局部范围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故应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的要求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图例   县政府所在地高速公路公路   省界   县界   河流   第二节井田开拓   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由大方县凤山乡高原煤矿、大方县凤山乡大路边煤矿三号井、大方县凤山乡白岩脚煤矿三个矿井资源整合而成,原三个矿的生产规模均为3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设计三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及回风井。回风井不变更,上段利用原白岩脚煤矿的风井进行改造,井口坐标:x=,y=,z=1818m,方位角232°,倾角29°。改造后继续延伸至+1678m水平标高。副斜井,井口坐标:x=,y=,z=,方位角269°,倾角29°。从煤层顶板依次揭穿M8煤层、M11煤层,掘至M11煤层底板1678m标高后落平,然后作井底车场。主斜井位于副斜井北侧约34m,井口坐标:x=,y=,z=,方位角269°,倾角16°。同样从煤层顶板依次揭穿M8煤层、M11煤层。主斜井掘至1678m水平标高后落平,然后作井底联络巷与井底车场连通构成系统,然后在主、副斜井井底作井底车场及中央水仓。利用原来布置在M8煤层中的运输上山作为总回风上山,在距M8煤层底板10m左右的岩层中沿煤层底板走向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过采空区后揭M8煤层后沿煤层伪倾斜掘至采区边界,一采区轨道下山及一采区回风下山均布置在M8煤层中,平行于运输下山。   第三节矿井开采方法   一、采区划分1.水平划分   设计全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1678m。2.采区划分   全矿井共划分为二个采区开采,M8煤层为一采区,M11煤层为二采区。3.煤层开采顺序   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首先开采M8煤层,然后再开采M11煤层。4.采区接替关系   采区之间的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5.采区划分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该矿井井田走向长约1200m,倾斜宽为1460m,留设村寨煤柱、公路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和井筒煤柱后,走向长约1100m,倾斜宽约1100m,矿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故每个煤层分别划为一个采区比较合理,全矿井共划分为二个采区,M8煤层为一采区,M11煤层为二采区。二、主要巷道布置层位   (1)布置原则   1)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应布置在坚硬稳定的岩层中,不得布置在有突出危险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   2)开拓巷道和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有突出危险和冲击地压的煤层中。3)采用倾斜分层或水平分层采煤法时,采区上下山应布置在岩石中或不易自燃煤层中。   4)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单一厚煤层或煤层群的矿井,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应布置在岩层内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内,必须砌碹或锚喷。   5)井下每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   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在该矿井田西部的平缓坡地上,采用斜井开拓,施工主井、副斜井和风井。主井内铺设皮带,担负矿井煤炭运输任务;副斜井安设绞车,担负矿井矸石、材料、设备运输及进风、管线铺设任务;回风井主要担负矿井专用回风任务。原煤通过矿车运至工业场地,然后装车外运。   本矿巷道布置层位   三条井筒均穿层布置在龙潭组煤系地层中,围岩情况较稳定,采用砌碹及锚网喷支护。   井底车场布置在M11煤层底板岩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