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二节细菌性痢疾.ppt
②联合应用或交叉应用2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每一疗程为10—14d,重复1—3个疗程; ③药物保留灌肠:常用0.5%卡那霉素或0.3%黄连素或0.5%大蒜液,每次100—200ml,每晚1次,10—14d为1疗程; (3)对症治疗 若有肠功能紊乱,可用解痉、镇静药物。 慢性菌痢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应用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可促使肠道失调菌群恢复正常。 [预防] 菌痢的自我预防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有: (1)管理传染源,发现患者及带菌者应及时隔离与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生食瓜果蔬菜,餐具要注意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搞好环境卫生,特别要注意消灭苍蝇,防止苍蝇污染食品。 (3)保护易感人群,口服多价痢疾活疫苗,其保护率高达85%~100%,国内尚在试用阶段。夏季冷饮也不宜多食,以防止消化道的防御机能下降,禁食生冷、腐败变质的食物。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 本病常年散发,夏季多见,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痢疾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的肠杆菌科,无鞭毛,不能运动,但有菌毛,能黏附于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根据痢疾杆菌的生化反应和抗原组成可分为:志贺、弗氏、鲍氏、宋氏等四群。 目前以弗氏、宋氏最为常见,但我国某些地区仍有志贺菌群流行。 病后免疫力短暂,不同菌群与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容易复发和再感染。 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在1—3d,绝大多数菌痢病人都有与菌痢患者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等。 传播途径主要有:食物型、水型(污染水源)、日常生活接触及蟑螂、苍蝇的传播。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1)急性普通型(典型) 患者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而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高达10~20次/d,量少。1—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 全身毒血症状及肠道症状表现较轻,有如肠炎,病程可自 限。 (3)中毒型 多见于体质较好的儿童,全身毒血症状较重而肠道症状表现较轻。24 h内始出现典型症状大便。 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血压下降,早期为微循环血管痉挛,后期出现微循环淤血缺氧,唇指紫绀,皮肤花纹明显; ②脑型(呼吸衰竭型),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甚至发生脑疝等; ③混合型,具有周围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两种表现,病死率高。 2.慢性期 病程2个月即为慢性菌痢。多为急性菌痢未能及时抗菌治疗或耐药性痢疾菌感染,患者常因营养不良、肠寄生虫、胃酸低及慢性胆囊炎等因素而变为慢性。 [诊断依据] 凡流行季节有腹痛、腹泻及脓血样便应考虑菌痢的诊断。 急性期多有发热,且多出现于消化道症状之前; 慢性病人过去发作史甚为重要。 本病急性期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中度增加,粪检呈脓血黏液便,量较少,在显微镜下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呈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乙状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对鉴别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患有一定价值。 对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必须考虑到中毒性菌痢的可能,应尽早用肛拭子取标本或以盐水灌肠取样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以尽快确诊和治疗。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治疗原则]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 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二次阴性。 进低渣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轻症者可c服补液,如因高热、严重吐泻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及补充电解质。 (2)病原治疗 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应参考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 喹诺酮类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口服吸收完全,是目前治疗菌痢最为理想的药物。 用法:诺氟沙星成人每次0。2—0.4g,4次/d口服;小儿每日20—40mg/kg,分3—4次口服,疗程5—7d。也可用氟喹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口服或静注,副作用小,可引起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儿童应该慎用或短期应用。 (3)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腹痛剧烈者可用解痉药如阿托晶及颠茄。 (4)中药治疗 黄连素0.2~0.4g4次/d,儿童酌减。生大蒜口服、马齿苋煎服等也有一定疗效。 2.中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ppt
- 课件:VAP诊断治疗.ppt
- 课件:耐药背景下的个体化抗菌治疗陈佰义.ppt
- 课件: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与药物治疗.ppt
- 课件:dd细菌性痢疾哈医大二院感染病科高杰.ppt
- 课件:细菌性传染病的抗菌治疗(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
- 课件:5.康复中心的建设与管理.ppt
- 课件:成人正畸ppt.ppt
- 课件:感染性休克治.ppt
- 课件: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婴元).ppt
- 专题04 天气与气候(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 专题04 中国的经济发展(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和解析).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雨的四季》.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