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运用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重荷( ) 深邃( ) 踌躇( )( )
磐石( ) 门槛( ) 为难( )
流氓( ) 下颏( ) 模仿( )
头颅( ) 喧嚣( ) 惹人注目(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门槛 无端 孤独 整理 B.徒劳 梳头 沉重 稍微
C.悲剧 坚韧 凝结 倒霉 D.篷勃 嗓子 耳聋 捏弄
4.选词填空。
(1)客人带着好像( )又好像( )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敬佩 敬畏 怜惜 怜悯)
(2)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 )了一会儿……(注视 凝视)
(3)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 )不可逼视的光。(沉重 凝重)
(4)虽然严肃,但脸上( )出善良的微笑。(显现 浮现)
(二)语言运用
5.指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
(1)“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2)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 )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形式的比喻手法。
(1)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
(2)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
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2)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3)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
二、整体感知
9.本文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以____________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0.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11.如何理解“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
12.“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是什么原因?
13.第③段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14.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15.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淡你的理解。
四、拓展运用
22.贝多芬曾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你还能从现实生活中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六、体验中考
(2007,泰州,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陋室吟
①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