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地球的结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單元三 地球的結構 1大氣的結構 1.氣壓 2.氣溫 B下列有關氣壓隨高度變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87學測】 (A)氣壓隨高度之變化率為每1公里約升高6.5百帕(毫巴) (B)氣壓隨高度之變化率為每10公尺降低約1百帕(毫巴) (C)氣壓在垂直方向的變化比它在水平方向的變化小 (D)空氣愈緻密時,氣壓隨高度之遞減率愈小。 D右圖為大氣壓力與離地高度的關係圖,下列有關氣壓的敘述,何者錯誤?  【92學測】 (A)利用氣壓與高度的相關性,氣壓計也可以作為高度計 (B)地面的氣壓相當於高約76公分水銀柱底面承受的壓力 (C)離地面8公里處的高空氣壓,大致已小於0.5大氣壓 (D)距地面愈高,其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率愈來愈大。 高度(公里)302520151050-70 -50 -30 -10 10 30溫度( 高度(公里) 30 25 20 15 10 5 0 -70 -50 -30 -10 10 30 溫度(℃) A一氣象探空站測得氣溫隨高度的變化如右圖,則此氣象探空站附近的天氣變化主要發生在下列哪一高度範圍內? 【90學測】 (A)0-10 公里 (B)10-15 公里 (C)15-20 公里 (D)20-30 公里 C一般而言,對流層中的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在對流層中,全球平均的降溫率大約是每公里下降攝氏6.5度,臺灣嘉義測站(海拔約27公尺)7月份的長期平均氣溫是攝氏28.4度。試考慮地面熱源與大氣降溫率的因素,推論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臺灣玉山測站(海拔約3845公尺)7月份的長期平均氣溫? 【94學測】 (A)-12? (B)-4?C (C)8?C (D) DE甲地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垂直變化如圖,圖中高度0公里為海平面。有關甲地大氣溫度垂直結構的敘述,下列哪幾項正確?應選二項) 【96學測】 (A)在平流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遞減 (B)地表的大氣溫度最高 (C)在熱氣層(增溫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遞減  (D)中氣層頂大約在90公里  (E)對流層中,大氣溫度隨高度的變化大約為-6.5℃/公里。 BC依據大氣平均垂直結構,在對流層中,溫度隨高度上升而降低,每公里約降6.5℃。但是在對流層頂的溫度,並不再降低,大致維持一定的溫度。最上層的大氣溫度則隨高度增加而增加。形成這種結構的主要原因為何?(應選二項) (A)因為太陽輻射中的無線電波加熱了最上層的大氣 (B)因為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X射線加熱了最上層的大氣 (C)因為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增加了溫度,使對流層頂的溫度大致維持一定 (D)因為人類的活動使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溫室效應,使最上層的大氣溫度增加  (E)因為大氣的對流活動,將地面附近的能量帶至對流層頂,使對流層頂的溫度大致維持一定 溫度(K)160100806040200200240280320高度 (公里)120D地球大氣的垂直溫度結構如 溫度(K) 160 100 80 60 40 20 0 200 240 280 320 高度 (公里) 120 A對生命來說,宇宙中的環境大都很嚴苛,許多行星表面的溫度 過高或太低,都不利於生命的發展;而且太空中佈滿了對生命 有害的高能輻射粒子、X光、紫外線、伽瑪射線……。地球則擁有適合生命發展的環境。在下列選項中,何者能將高能輻射粒子束縛在地球大氣層外,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A)磁場 (B)增溫層 (C)臭氧層 (D)平流層 (E)對流層 【98學測】 B有關溫室效應,下列那一項敘述是引起地球表面溫度逐漸升高的主要理由? (A)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吸收陽光中能量較大的紫外線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紅外線,減少地球表面的熱能散逸至太空中 (C)陽光中的紫外線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 (D)因臭氧層的破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