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文结构 依据实践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不学 无术,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 * 学习 目 标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的双线结构。 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藤野先生 鲁迅 今日的厦门大学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品味语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头上盘着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怎么理解?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合作探究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学者形象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