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教学设计).doc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doc(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母亲的高尚品质,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二、学习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三、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 四、学习模式或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绰号(chùo) 眼翳(yì) 舔去(tiǎn) 摹画(mó)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4、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绩溪县中屯人,是家中第一个女儿。贫困的生活使冯顺弟学会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贤惠。16岁那年成了胡传(胡适父亲)的填房。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胡传病死在厦门任上。虚岁23的冯顺弟带着胡适在胡家“一少年做后母,周旋于诸子诸妇之间”,度过了23年漫长而痛苦的寡居生活。 二、导入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那么,作为学者的胡适在自己的传记里是怎样写自己的母亲呢?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教育子女的几件事,我们来学习本文,体会一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学习这篇文章,或许你会受到人生的教育和启迪。 三、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初步感受母亲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思考后,集体讨论) 师生共同明确: (1)第5段中,督促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第6段中,管束严格,却不在外人面前打骂──教子有方 (3)第7段中,责罚我说轻薄话──严厉 为我舔眼病——慈爱 (4)第8段中,除夕之夜应付大哥的债主──宽容、温和、仁慈。 (5)第9段、10段、11段中,与闹气的儿媳相处──宽容忍让 (6)第12段中,受“辱”后,讨公道──有刚气。 2、在这些事情中,母亲承担着几个角色?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5、6、7段中,她是胡适的母亲角色,对于儿子,在读书学习和做人方面严格管教;8—12段中,她是年轻守寡却主事的后母,对于家人,她宽容、温和,却有刚气。 (教师补充胡适母亲的经历: 23岁守寡后,操持家业。对于儿子的教育倾注心血。) 所以对于作者来说,母亲是他的恩师,慈母,严父。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本文行文质朴自然,饱含深情的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前三段,思考: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写的是我的童年单调与失落) 这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作用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五、课堂小结 天下儿女都是父母的骄傲,希望大家体贴父母,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自觉成才,让父母多些欢欣!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部分认真的抄写在书写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味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体会真挚的母爱。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一位慈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