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风的地质作用
目的要求
风做为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改造地表的重要动力。由于风的地质作用,造成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沙漠和不毛之地,使人的生活环境恶化。直接由台风、飓风或龙卷风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生存。要求学生了解风剥蚀和搬运作用,以及风蚀作用的产物(风蚀地貌),掌握风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的特点;以及由于风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沙漠与黄土)特征。
课时:4学时
授课内容
一、风的剥蚀与搬运作用
二、风的沉积作用
(一)沙丘与沙漠
(二)黄土
重点
风的剥蚀作用与风的沉积作用,以及它们的产物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在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学生难以理解。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风的剥蚀与搬运作用
(一) 风蚀作用的方式与特点
风的剥蚀作用简称风蚀(aeolian erosion)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
1、吹扬(deflation):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因为空气流动和水体流动一样,在达到一定速度及速度发生某种改变的情况下都会发生紊流及涡流并产生举力,从而引起吹扬。吹扬作用在风速大、地面干燥、植被稀少及松散物覆盖区尤其强烈。所以吹扬作用主要见于沙漠及海滩等地。
2、磨蚀(abrasion):风力扬起的碎屑物对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以及碎屑物质颗粒之间的冲撞和摩擦。风速大,则扬起的碎屑物多且颗粒大,磨蚀能力强。如地面岩石松软,则易遭受磨蚀。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而且边棱清晰鲜明,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windcut stone)。其形成是因为嵌在泥质物中卵石由于泥质物被蚀去而裸露,其上部先受磨蚀,形成光滑面,类似作用多次进行。此外,风棱石也可以是由于风向变化,卵石从多个方向受到磨蚀的结果。
(二) 风蚀作用的产物(风蚀地貌)
干旱区风的剥蚀作用常形成以下地形(图5-15)。
1、风蚀洼地(aeolian depression)
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洼地的底面如达到地下水面,这里就会成为沙漠中的绿洲。
2、风蚀谷(aeolian valley)和风蚀残丘(aeolian monadnock)
由暴雨和洪流的强烈冲刷所产生的并因风蚀而扩大的谷地称为风蚀谷。它或为狭长的壕沟,或为宽广的谷地,常常蜿蜒曲折,长可达数十公里,谷底崎岖不平,谷壁一般较陡,谷坡坡脚因堆积着崩塌的岩块,比较平缓。
3、风蚀城(aeolian castle)
层叠状的平顶残丘,犹如毁坏的古城堡。产状平缓的基岩裸露区因岩层软硬相间和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蚀而成风蚀城。我国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库姆达格沙漠北部以及柴达木盆地西部都有由第三纪砂岩、页岩及泥岩所构成的风蚀城。
4、风蚀蘑菇(aeolian mushroom)与风蚀柱
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称为风蚀蘑菇。其形成是因气流在近地面部分所含的砂粒较多,一些突出地面上的孤立岩石,下部受风蚀较甚所致。如果下部岩性较上部岩性为软,或因水平节理发育,在差异风蚀下,更易形成风蚀蘑菇。
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长期风蚀后,易成为柱状,称为风蚀柱。它可以成群分布,成为风蚀柱群,也可以单个挺立。
5、蜂窝石(alveolar stone)
又称石窝或石格子窗。它形成于陡峭石壁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洞穴或洼坑,似蜂窝状。
(三) 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以悬移、跃移和推移(推动与滚动)三种方式进行(图6—2)。
1、悬移(suspension transport)在紊流及涡流的上举力作用下,细而轻的砂粒悬浮于气流而向前进,简称悬
移。当风速达5m/s时,就能使粒径小于0.2mm的砂粒悬移。而粒度小于0.05mm的粉砂粒其沉降速度很低(图6-2)。一旦进入悬浮状态就不易降落而长期随风飘扬。
2、跃移
砂粒在气流中以跳跃方式前进,简称跃移。跃移物往往是粒径0.2—0.5mm
的砂。风力跃移的机理与流水不同。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00倍,在粘滞性很弱的空气中,粗砂级颗粒的跳跃通常是由飞跃的颗粒降落时碰撞地面而产生的弹力所引起的,其初始能量来源于与其它砂粒的撞击,这是风力搬运特有的现象。当风速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砂粒开始以滚动或滑动方式移动,移动的砂粒相互撞击,两个碰撞颗粒或其中之一粒在冲击力与弹力的作用下跃入空气中,并在重力作用下以与地面成10°—16°交角的平缓轨道下落。如果地面岩石硬,则砂粒撞击地面后会跳回空中,继续向前移动;如果地面是松散的砂,则降落下来的砂粒就撞击地面的砂粒使之跃起,并以抛物线形式向前移动。通过这种形式,一个个跳跃着的砂粒带动着整个地表的沉积物向前移动。
3、推移(traction transport)
当风速较小或者地面砂粒较大(粒径大于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