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编:张亚芳
走进川沙
上海市侨光中学
政史地教研组
二○一二年三月
编委:顾继军、曹育、张苹、朱蓉、马芸飞、宋黎超、秦晓怡、冯俊、庄笑枫。
前 言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和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因此,在这本教材中,我们试图告诉学生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是我们的“根”,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珍爱并为之骄傲的,但同时乡土也是开放的、变动不居的,一如黄浦江之水流向东海一样瞬息万变。在我们设计的单元中,有“川沙历史篇”、“川沙地理篇、“川沙人文篇”等,试图让学生们在回顾家乡历史和实地调查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并且我们还将邀请川沙知名人士来校做讲座等,使整本教材的实施充满质朴清新而又生机勃勃的家乡气息。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和回归。乡土之爱是自我与家庭、亲友、邻里、族群之爱的延伸,也是社会、国家、世界和人类之爱的基础。
作为学校一门重要的校本课程,也作为政史地教研组特色课程,本着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宗旨,坚持全面性、层次性、渐进性的原则,在各年级分级分系列推进。在政史地教研组全体成员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编订本课程教材。根据本教材教学内容的提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灵活的课时内容,同时可以设计活泼多样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编制过程中,由于水平有限,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级专家和广大师生予以批评指正。
编委
2012年2月11日
目 录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4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设置背景
三、课程资源:
(一)社会资源:
(二)家庭资源
(三)学校资源:
四、课程学习方式:
五、课程实施评价:
第二部分:教材内容……………………………………………………… 6
(一)川沙历史篇
第一章 川沙建置沿革
第二章 川沙重要战事
第一节 地方武装斗争
第二节 小刀会、太平军在川沙
第三节 抗日战争
第四节 解放战争
第三章 川沙的“三刀一针”
第一节 泥刀(建筑工艺)
第二节 菜刀(烹饪工艺)
第三节 剪刀(服装工艺)
第四节 绣针(刺绣工艺)
第四章 海外赤子
第一节 海外华侨
第二节 侨务工作
第五章 川沙宗教
第一节 佛教与道教
第二节 天主教与基督教
第六章 江东毓秀:
第一节 抗倭英雄乔镗父子;;
第二节 革命活动家,国之瑰宝宋庆龄;
第三节 桑梓情深的黄炎培;
第四节 林钧、周大根创建浦东人民革命武装;
第五节 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革命家张闻天;
第六节 爱乡助学的陶伯育
第七章 教育演革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幼儿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四节 中学教育
第五节 特殊教育和校外教育
第六节 职业教育
第八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变动
第二节 部分姓氏由来
第三节 人口发展
(二)川沙地理篇
第一章 川沙的自然灾害
第二章 川沙的习俗和方言
第一节 习俗
第二节 方言
第三章 农业
第四章 川沙的基本地理
第五章 川沙的环境概况
第一节 川沙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川沙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川沙环境问题的缓解措施
第六章 川沙的水文概况
第七章 交通
第八章 川沙经济
(三)川沙人文篇
第一章 川沙历史建筑和古迹、历史变革
第一节 傍水宅第仰贤堂
第二节 张闻天故居
第三节 徽派民居庆誉堂
第四节 万记石库门成德堂
第五节 川城风雨四百载
第六节 黄炎培故居
第七节 黄家楼
第二章 川沙名人录
第一节 故事大王夏友梅、
第二节 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
第三节 旧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
第四节 舞蹈家周洁
第五节 革命家张闻天
第三章 生活在川沙
第一节 衣
第二节 食
第三节 住
第四节 行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川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学生的视野扩大,勾画对未来的美好情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3、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分学段目标
1、预备历史:
(1)充分利用川沙本地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在寻访古迹、了解先贤的过程中,解读民族精神,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使青少年在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氛围中呼吸,接受熏陶,并进而接受、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