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酶基因发生定位突变.PPT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酶基因发生定位突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标记: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遗传标记包括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四种类型。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二、遗传标记 (一)形态标记 主要包括肉眼可见的外部特征,如:矮秆、紫鞘、卷叶等,也包括色素、生理特性、生殖特性、抗病虫性等有关的一些特性。形态标记简单直观、经济方便;但其数量在多数植物中是很有限的,且多态性较差,表现易受环境影响。 细胞学标记即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结构、随体有无、着丝粒位置等)和带型(C带、N带、G带等)的变化。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二)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主要包括同工酶和等位酶标记。同工酶是指不同基因座位编码的酶的不同形式,而等位酶是指由一个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分析方法是从动植物组织的蛋白粗提物中通过电泳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将酶的多种形式转变成肉眼可辩的酶谱带型。 (三)生化标记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分子标记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它直接反映基因组DNA间的差异。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四)分子标记 (1)高的多态性 (2)共显性遗传 (3)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 (4)遍布整个基因组 (5) 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 (6)选择中性; (7)检测手段简单、快速; (8) 成本低廉; (9) 重复性好。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缩写RFLP)是发展最早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技术的原理是检测DNA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形成的特定DNA片段的大小。因此凡是可以引起酶切位点变异的突变如点突变和一段DNA的插入和缺失造成酶切位点间的长度发生变化等均可导致RFLP的产生。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1、RFLP 印 迹 法 内切酶切开DNA 电泳 印迹转移 放射性探针 杂交 胶片显影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对线粒体和叶绿体DNA进行的这种多态性差异检测在1980年之前就已出现,从理论上说,这种多态性也可称为RFLP。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创。经数小时后,就能将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某一特定的DNA片段扩增数百万倍。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2 、PCR技术及其在分子标记中的应用 (1)AP-PCR (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缩写RAPD): (3)DAF: (4)AFLP (5)STS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简单重复序列(SSR):即微卫星DNA,是一类由几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不同遗传材料重复次数的可变性,导致了SSR长度的高度变异性。 3、SSR(SSLP)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DNA探针与染色体上的DNA杂交,并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的分子标记技术。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4、染色体原位杂交 1、司法鉴定 亲子鉴定、生物技术侦破案件等都是应用分子标记中的简单、快速的PCR技术及其在相关方法。 2006年5月英国“泰唔士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根据英国“牛津祖先”公司的DNA检测,美国迈阿密大学48岁会计学教授汤姆罗宾逊是成吉思汗的后裔;6月份改为美国休斯敦“族谱DNA”公司进行第二次检测,证实并非成吉思汗的后裔。 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王纳文 2、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几乎所有重要农作物的RFLP图谱均已构成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 基因图位克隆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3、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 4、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6、重要性状的图位克隆 建立在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基础上,克隆目的基因。 无须事先知道基因的DNA序列,也不用了解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什么就可以直接克隆基因。 第六节 分子杂交与遗传标记 1、徐永华,《动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P55-65 2、黎裕 贾继增 王天宇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发展,生物技术通报,1999年第4期19-22 3、季静,山村三郎,西原昌宏,王罡,小岩宏之,朱长甫,通过转基因提高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20(4):440-444,ISSN:1007-7626, CN:11-3870/Q 4、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Harvey Lodish主编,《Molecular Cell Biology》2000年 6、G Wang, V Hyne, S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