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应用微生物技术(于淑萍)(二版) 教学课件.ppt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应用微生物技术(于淑萍)(二版) 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缺陷型 抗性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 形态突变型 抗原突变型 产量突变型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将两个不同性状个体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到一起,并发生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或遗传重组。 重组: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交换; 杂交:在细胞水平上遗传物质的交换. 杂交必然包含着重组,但重组不仅限于杂交这一形式。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类型 4种形式:1)转化 2)转导 3)接合 4)原生质体融合 (2) 转化过程 (2) 局限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定义: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 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 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媒介: 部分缺陷噬菌体(丢失自身一部分基因,并被 同等长度的宿主基因所取代) 只能转导个别特定基因 低频转导(LFT)的定义: 诱导溶源性大肠杆菌而产生的细胞裂解产物中,除含有正常的噬菌体外,还有少数(10-6)转导噬菌体颗粒,因此,用诱导λ溶源性菌株得来的噬菌体进行转导时的转导频率不过10-6 ,称为低频转导。 高频转导(HFT): 如果细菌染色体中整合有一个正常的λ噬菌体时, 缺陷λ噬菌体也能整合到同一细菌染色体上(因为正常λ噬菌体整合后,产生两个细菌/噬菌体杂合att位点,缺陷λ噬菌体可以在该位点插入),这种细菌称为双重溶源菌. 双重溶源菌中,正常λ噬菌体称为辅助噬菌体,因为它帮助缺陷噬菌体整合和繁殖。 双重溶原菌在紫外辐射等因子的诱导下,原噬菌体容易被切割下来,产生等量的缺陷噬菌体和正常噬菌体,该裂解物称为高频率转导裂解物,用这样的裂解物去感染细菌,将比低频率转导裂解物产生多得多的转导子。这一过程称为高频转导。 (2)能进行接合的微生物种类 主要在细菌和放线菌中存在。 在细菌中,G- 细菌尤为普遍,如E. coli、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沙雷氏菌属、弧菌属、固氮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 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最为常见,其中研究得最为详细的是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ilcolor )。 在不同属的一些菌种之间也可发生接合现象,如大肠杆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间或沙门氏菌与痢疾志贺氏菌间。 在所有对象中,接合现象研究得最多、了解得最清楚的是E. coli 。E. coli 是有性别分化的,决定性别的是其中的F质粒,F质粒还是合成性菌毛基因的载体。 (3)大肠杆菌的接合型与接合 细菌遗传重组单向过程和F因子的提出 F-菌株 (二)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第二节 育种技术 一、菌种的自然选育 二、诱变育种 三、原生质体融合 四、基因工程育种 一、菌种的自然选育 利用自发突变进行的育种工作 二、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 两亲本菌株的选择和遗传标记的制作(选择不同的营养缺陷型, (A: [a+b-], B:[a-b+]) 对药物抗性差异) 原生质体的制备(高渗条件) 原生质体再生(测定再生率) 融合(PEG、离心沉淀、电脉冲等) 融合子的检出(直接检出法和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