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类生态第十章不确定性与天灾.PPTVIP

环境与人类生态第十章不确定性与天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為什麼氣象異常會和聖嬰扯上關係? 原來,聖嬰現象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後出現 最先使用這個名詞的是南美祕魯的漁民 這個地方從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漁民說的是西班牙文 1997年年初祕魯外海的正常水溫 (藍色低溫) 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 簡而言之,聖嬰現象是發生在聖誕節期間,鄰近赤道的東太平洋海域海面溫度較高的情況;結果造成冷流湧升不復,魚產因之銳減 反聖嬰現象則是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洋流表面溫度比平常低 1997年耶誕節祕魯外海水溫過高(紅色) 1997年12月ENSO期間海面溫度分布圖 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上昇超過5℃ 反聖嬰 可愛的「小女孩」變成「反聖嬰」(La Nina)是要強調這個氣象現象是和聖嬰現象相反的 在西班牙文裡頭也把這個現象叫做 El Viejo,意思是「老頭」,大概是由洋流溫度較平常冷所產生的聯想 2007年11月顯示La Nina條件下海平面溫度異常 熱帶太平洋地區影響最為顯著 總之,不論是聖嬰或是反聖嬰,都是對熱帶太平洋地區影響最為顯著 例如聖嬰現象發生的時候,西太平洋的印尼、澳洲會發生旱災,而位於東太平洋的祕魯、厄瓜多爾則會有水災 反聖嬰現象發生的話,印尼和澳洲會做大水,祕魯和厄瓜多爾則會有旱災 澳洲大堡礁珊瑚白化 氣候異常的迷思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是否代表氣候的異常? 從19世紀末至今的一百多年中,發生聖嬰與反聖嬰的年份就佔了一半,顯示聖嬰和反聖嬰可能就像四季變化一樣,是本來就存在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 自古以來,地球的氣候就一直在冷與暖、乾與溼、寧靜與風暴之間,來回擺盪。因此,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已經完全了解氣候運作的韻律 那麼聖嬰現象和溫室效應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聖嬰與溫室效應的關連 不過也有學者指出:1990 - 1995年中,太平洋海溫持續在高檔,這是已知的聖嬰中壽命最長的,不排除可能和溫室效應有關 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Greenhouse)的作用 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為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 安第斯山脈即將消失的冰川 人為溫室效應 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空氣污染改變大氣結構 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CO2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氣候學家研究以前的文獻和各種自然界跡象,發現聖嬰現象幾千年前就存在了 所以它的發生,和工業革命以後才出現的人為溫室效應問題,應該沒有關係。 下課啦! 環境與人類生態 第十章 不確定性與天災 目錄 10-1 天災 10-2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環境改變 較長期的環境改變:如乾旱可延續一星期、一個月甚或一年以上 來的快去的也快者:如颶風、颱風、洪水等 緩慢發展而成的環境改變:如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會在更短時間內形成強有力的震撼與衝擊 問題是:如果人們不在災區居住,那麼還會有天災嗎? 颶風肆虐後的海灘 10-1 天災 就地球生態系統來看,由自然力量所觸發的環境改變,主要發生在非生物性的自然環境系統中,一般即稱為天災 在生物組成部份,農作病蟲害、紅藻毒素、瘟疫、傳染病等則可歸屬另一類型的天災 在這些天災中(表10-1),又以颶風、洪水、地震、火山爆發等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最大 表10-1 極端的天災事件類型 1.颶風 主要發生在南、北緯5-15度間的熱帶海域,藉由旺盛對流作用,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氣旋 橫掃海岸地帶的陸地,造成嚴重風害 大量降水,促成洪害或土石流、山崩、地層滑動等天災的發生 2. 洪水 洪水通常發生在海岸或河岸地區 這些地區的地形特徵是低平的平原地帶,往往吸引大批人口居住,也因此導致嚴重災情 目前全球主要人口密集的河川地帶,都有堤防維護以防洪水氾濫 災情依舊不斷的主因在於人類過度佔用河流氾濫平原 日本長野千曲川決堤Sep, 1983 3.地震 地震和火山爆發是屬於難以預測的天災之一 每年地球約發生可感地震5萬次,其中七級以上災難性地震達20次,八級以上則有1-2次造成嚴重災情 台灣於1999年9月21日發生前所未有大地震(震央:埔里)。 921大地震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台灣位於東南邊緣擠壓的中心點)相互擠壓, 由於岩塊無法再承受此一巨大的擠壓力,斷裂時應力釋放而形成地震,震度規模達芮氏7.4級。 4.火山爆發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為1883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克拉卡度火山 (Krakatau) 噴出的岩漿覆蓋爪哇島2/3的陸地,並觸發高達45m的海嘯,使鄰近島嶼的海岸地帶,備受海嘯摧殘破壞 儘管火山爆發的破壞力驚人,但是它也是島嶼形成的物質來源 太平洋上許多島嶼都是以此方式形成,例如夏威夷群島、帛琉群島等 印度尼西亞–克拉卡度火山 夏威夷群島(火山島) 10-2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西元1982年末,全球各地都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