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与布莱恩特死亡观的对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伦·坡与布莱恩特死亡观的对比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年第10期 爱伦?坡与布莱恩特死亡观的对比 .张坤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50100) [摘要]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哲学命题和崇高的文学主题.爱伦?坡与布莱恩特对死亡的观点和表 达死亡之关的风格有根本的区别.本文通过对两位文学家的文学理论和代表作品的探讨,对比其死亡观的异同. [关键词]死亡;灵魂永生;忧郁之美;自然之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9)l0—0o92一O2 死亡是哲学,美学以及文学创作中的永恒主题.在众多 以死亡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作家中,埃德加-爱伦-坡与威 廉?卡伦?布莱恩特是杰出的两位.本文将对他们的死亡 观的差别,以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和他们对死亡之美的 不同创作手法进行探讨. 一 ,灵魂的永生与非永生 在爱伦?坡看来,灵魂是永恒不灭的.死亡只是肉体与 灵魂的分离,今生与来世的分界.而布莱恩特将死亡看作人 生的终点.既然自然如此安排,那么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就应 该平静自然地接受它,没有必要编造来生的说法安慰众人. 坡对死亡的看法受其自身经历影响很大.坡一生都在 贫困中挣扎.坡竭尽全力想在文学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然而 面临的总是嘲笑和失望.卑微的身世,他人的漠视和偏见. 在坡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他对自己的过去感到羞耻,对未 来又迷茫无措.他的亲人相继离开人世.从童年开始,坡就 生活在阴森,悲伤的气氛中,被死亡的威胁所包围.坡终未 逃脱疾病的折磨,年纪轻轻就告别了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 对于不幸的坡,死亡自然是从痛苦和折磨中解脱的一种 途径.坡痛恨这个可恶的感性世界,但他无力去摧毁它,因 而只有寄希望于人们肉体的死灭,使灵魂摆脱肉身的束缚, 从而达到最纯洁最美好的境界J6.现实生活中的绝望和焦 虑迫使坡将希望寄托于死后的灵魂. 在坡的眼中,超验是死亡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含义.死 亡不只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是一个分界线.死亡意味着重 生和精神超越的升华.基督教对西方哲学的死亡观起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耶稣为了大众的利益忍受痛苦的折磨,被钉 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并成为救世主.因此,死亡在基督 教中的一层含义为经过洗礼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希腊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亡观是坡对死亡的理解的哲学基础. 苏格拉底认为灵与肉是两个相反的不可兼容的元素.最纯 洁的灵魂能够超越尘世,从身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 [作者简介]张坤,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一一 92一 灵魂就能够直接与真理相接触.灵魂只能通过牺牲肉身才 能得到释放和净化.坡显然受到宗教思想和苏格拉底哲学 思想的影响. 与坡相比,布莱恩特幸运很多.在他童年时,布莱恩特 常常饶有兴致地观察大自然,并非常喜爱他家附近的小树 林.树林随着季节变幻色彩,在年轻的男孩心中留下了一幅 美轮美奂的图画.在布莱恩特心中,生活是美妙多彩的.他 那从童年时就生发出的对大自然的喜爱影响了他日后的思 维方式.他能够平静地面对一切,包括死亡,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解释了布莱恩特为何喜欢将他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寄托 于大自然. 布莱恩特的死亡观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强调 内心情感的书写,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将大自然看作美的 来源和宇宙精神的体现.作为大自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之一,死亡必然会成为浪漫主义创作中一个永恒并且美丽的 主题.布莱恩特也被大自然赋予了灵感,他强调个人自由: 他的对于死亡的冥想逆向折射出他的人生目的和理想:寻 找精神家园,返回精神故乡. 布莱恩特将大自然作为表达思想的途径,并将大自然的 美与和谐视为快乐和慰藉的来源.对于布莱恩特,自然的就 是美好的.布莱恩特十六岁时写了着名的《死亡冥想》.这 首田园般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诗歌反映出布莱恩特对死亡的 睿智的思考.与坡相比,布莱恩特的死亡观更具有斯多葛学 派的意味,而非基督教.对于基督教,死亡是通往来生的准 备阶段,是起点.而布莱恩特并不把死亡看作生命和来生的 分界,而是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生命的最终结果,他不 追求灵魂复活或灵魂永生.在《死亡冥想》中,他写道: 养育了你的大地要将你召回 复归为尘土,消除人的痕迹 你的个体将臣服于此,你将 永远与自然之中的万物共处 在诗中我们看不到关于来生的暗示.从大自然中来的 文学研究张坤/爱伦?坡与布莱恩特死亡观的对比 人将回到自然之中,变成微小的元素,行成岩石或黏土.在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富有还是贫穷,聪明还是平庸,一 切都将消失殆尽.有什么坟墓比以大地为棺,天空为盖更加 雄伟呢?这就是所有生命的最终安息之地: 古老的海洋 是苍凉孤凄的荒原—— 而这一切不过是人类伟大坟冢的 威严的装饰. 人类对于死亡有种自然的,永久的恐惧.死亡打破了人 们希望获得永生的愿望.干百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