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唐代诗人的接受内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內涵 第四章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內涵 引言: 本章所要探討的,是蘇軾如何去面對唐代詩人的為人以及詩風。在前代諸多 大家的影響下,蘇軾如何保有自我觀念地去接受唐代詩人?通常人們很容易犯了 人云亦云的過錯,一個詩名極大的詩人往往會被人盲目推崇,而一開始寂寂無名 的詩人,則很容易被人所遺忘。然而顯然的,蘇軾並非一般人,他在評價及接受 唐代詩人時,並沒有受前人太大影響,反而有些人還是因他的另眼看待而從此在 中國詩歌史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實在影響後代人對唐 代詩壇看法甚鉅。 上一章談到,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根植於他自我的接受心理,而我們也 得出蘇軾三個主要的接受心理。本章將討論到蘇軾對唐代各詩人的接受程度,亦 即蘇軾對該詩人是否有好感?原因是什麼?是根據哪些接受心理?而這些蘇軾 對其有好感的人物是否有共通特性?經由蘇軾對唐代詩人的評論與接受,對唐代 詩史是否產生影響?這些都是本章所期望探討的問題。 首先,唐代詩人雖多,但蘇軾有提及者,卻僅數人。尤其在詩文集中大量談 及者,更是少數,主要有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五人;其餘尚有王 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賈島諸人,但提及文字相當少,有些甚至僅有隻字 片言。基於此,本章將分為七節,前五節分別探討蘇軾詩文集中談論較多的李白、 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五人;第六節則談論蘇軾對其餘唐代詩人的接受, 計有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賈島、劉叉、皮日休、陸龜蒙等人;第七節 為小結,總結前六節,並探討蘇軾接受之唐代詩人的共通性,以及對唐代詩史的 影響。由於對唐代詩史的影響此議題太過龐大,且影響部分並非本論文討論接受 行為的範圍,因此在這裡僅大略提及,至於深入的探討,則有待諸君另作研究。 第一節 對李白的接受內涵 李白的詩名,早在其活著的時候已傳遍天下。李陽冰〈草堂集序〉即說: 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李白)大變,掃地併盡。今古 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1 1 《李太白全集》下冊,卷三十一,頁1445 。 111 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 極稱李白的改梁、陳舊風,振興唐朝詩體。因有此等功力,令李白名氣響遍整個 京城。〈李翰林別集序〉說: 翰林在唐天寶中,賀秘監聞於明皇帝,召見金鑾殿,降步輦迎,如見綺皓。 草和蕃書,思若懸河。帝嘉之,七寶方丈,賜食于前,御手調羹。于是置 之金鑾殿,出入翰林中。2 文中說到賀知章將李白推薦給玄宗皇帝,玄宗對其極為禮遇,甚至親手替他調 羹。《楊妃外傳》又說: 木芍藥植於沈香亭前,李白進〈清平調詞〉,高力士以脫靴為恥。帝嘗三 欲命白官,卒沮止。 3 李白受皇帝賞賜,竟連權傾朝野一時的宦官高力士也要為其脫靴,詩人至此殊 榮,可說無以復加。由上述種種,可見李白詩名當時之盛。 李白詩名,不僅在當時已傳遍天下,就是到了宋朝,仍舊是眾所矚目的對象。 即如蘇軾要推崇杜甫,也須推舉李白與之並立,而從中襯托出杜甫的偉大,其 〈書 黃子思詩集後〉即說:「 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 4 人盡廢。」 又〈次韻張安道讀杜詩〉也說:「誰知杜陵傑,名與謫仙高。掃地收 5 千軌,爭標看兩艘。 」 將杜甫與李白看齊,顯然是拿李白來加持杜甫,可知李 白詩名從盛唐以來,一直高居不下。然而,在此眾人皆給予崇高地位的情形下, 蘇軾如何去看待李白? 對李白的接受,如前所述,蘇軾與前人一樣都是給予極高評價的。蘇軾列李 白與杜甫同為古今詩人之冠,其原因主要在李白詩的尚氣,與杜詩的重學力不 同。李白的詩給人一種絕世脫俗的超然之感,那是一種傲視天下的豪邁不羈之 氣,是道家特有的逍遙無礙之息。蘇軾所欣賞的,正是李白這一特點。李白五歲 就看他父親的道家相關書籍,後來更隱居學道,那種道家逍遙任性,以及因求仙 不成而心生的及時行樂思想早深植於他心中,這對李白的詩歌寫作是有很大影響 的。學道讓李白有成仙的冀望,而成仙之難則讓李白產生及時行樂的思想,求仙 與及時行樂正是李白詩歌中常見的兩個重要內涵。 及時行樂並不是不重視生命,而是在看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