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出产的一种乌兹钢锭,钢在铸造成刀剑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 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纯的雪明炭铁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的结构是属於沃斯田铁和波来铁.在韧性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炭铁. 马来群岛地区的一种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的民族传统剑具,马来克力士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其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精美绝伦,制造极为精细,光反复锤锻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 近代(冶金学科逐渐发展成为材料学科) 年 Agricola “De Re Metallica” 17世纪 Francis Bacon 合金 (颜色、柔韧性、稳定性) 晶体学和矿物学的发展给物理金属学奠定了基础 Hill 凝固是形核长大过程、扩散 1775 Grignon 画出了枝晶图(慢冷生铁) 1776 De Moreau 凝固是结晶过程 1660 胡克定律 1781 Bergmann 钢、生铁、熟铁区别 碳 1800 伽利略测量了金属的拉伸强度 物理、化学、力学在19世纪大的发展 冶金学 金属和合金的新制造方法,Bessemer—Kelly炼钢法,Siemens-Martin平炉炼钢法,在冶金过程出现了需要注意的科学问题。测量方法受到了重视,热电偶、热电势、电阻温度计。 晶体学、矿物学 1830年 Hessel提出了32种晶类 1839年 Miller指数的应用普及 1849年 Bravais提出了14种平移点阵 金相学(Soby) 1841 大马士革钢的水纹图象、使用发展了侵蚀剂 珠光体“珍珠色部分”(高倍) 珠光体是高温组织的分解,淬火时被抑制 钢中转变的多形性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Henry Clifton Sorby (1826~1908) 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出身于英国餐具师世家。索比最有影响的工作是用显微镜研究岩石和金属的结构。1863年在英国协会纽卡斯尔年会上展示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当时他已证实:酸浸以后,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晶组织。1864年 9月索比又在英国协会上展示钢的显微照片。 为了纪念他,将钢经淬火后回火的组织称为索氏体 (Sorbite)。他还利用高倍显微镜证明:早期称为羽翅状的组织是铁和碳化铁组成的层状混合物。后因其有珠母光泽而称为珠光体(Pearlite)。此外,索比还证明铁的样品中有石墨和氧化铁存在,并揭示了再结晶与相变的现象。1874年索比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成员,并当选为皇家显微镜学会主席,1876年任英国矿物学会首任主席。 珠光体组织图片 1878年 Martens 在德国从事金相研究,断裂表面、抛光方法、侵蚀方法、合金显微结构 钢的硬化理论完善是金相研究的结果 Martens Adolf (1850~1914),德国工程专家。早期曾从事铁路桥梁工作,接触到正在兴起的材料检验方法。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铁的金相组织,1878年发表《铁的显微镜研究》,阐述金属断口形态及其抛光和酸浸后的组织图像。M观察到生铁在冷却和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排列很有规则,预言显微镜研究必将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Martens曾任柏林皇家大学附属机械工艺研究所所长,该所为柏林皇家材料试验所,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实验室。1895年国际材料试验学会成立,其任副主席。为纪念Martens,将钢淬火后的硬化组织命名为马氏体。 力学冶金学 金属塑性变形本质以及它与晶体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19世纪的后一段时间里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在此之前,已经观察到机械孪生。最初是陨石中看到了机械孪晶。Neumann正确的确定了在a-铁中的孪生面是{211}。孪晶被称为纽曼带。 1899 Ewing和Rosenhain 金属是通过晶粒内部晶面上的滑移进行变形的,任何使滑移难于进行的东西都将硬化金属,Mugge从晶体学角度进行了研究。(1807 Thomas Young 描述了弹性模量,弹性理论的开端) 1826年 Barlow 作了材料强度的测定 1822年 ThomasTredgold 材料力学试验普遍规则 Kent发现钢中存在过应变时效 1835年 Weber 多晶体金属弹性后效 1860年 Luders流线 1881年 Bauschinger 揭示了所谓的包辛格效 1890年 Matens证实钢中的蓝脆现象 现象、描述性的观察、原始理论 再结晶 1858-1898年 Nogues、Kalischer、Ledebur、Stead、 Ewing和Rosenhain等人的研究工作 退火对再结晶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 1867年 Matthiessen 合金的导电性(M定则),已经认识到固溶体和中间相的存在 1908年 Kur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