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是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场景:众多演员手持船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 师:请问这个场景演绎了我国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学界的三种说法: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向海外宣扬国威,到西洋寻宝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后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目的、过程、条件、影响 民族英雄 交 往 冲 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明朝前期) * *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二十三课 郑和:郑和(1371——1433)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回族,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为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30万大军南征,年仅11岁的郑和战乱中被俘,在军中充做秀童。云南平定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宁等地。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被提升为内宫监太监,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因劳累过度,于宜德八年(1433年)4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终年62岁。 文莱  《明史·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指哪里? 一、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 概况 3.意义 4. 条件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 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要点: 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根本原因)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占城 满剌加 榜葛剌 古里 天方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重走西洋路 知识1: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1405年 前后 7 次 200多艘 2万7千多 最大的海船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6米)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到达亚非 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首航时间 远航次数 船数 人数 船只大小 到达地区 最受欢迎的物品 带回物品 郑和 下西洋 丝绸 瓷器 珠宝 香料 药材 馈赠出去的主要是手工技术,换回的主要是初级农业、手工业产品。说 明: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中国还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郑和(1371——1433年) 在航海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郑和等人身上学到什么精神或优秀品质?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创新、和平宽容、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1次 4次 7次 次数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 绕过好望角达印度 美洲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 范围 长24.5米 宽6米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船只 大小 4艘 17艘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船数 160人 1000到1500人 每次约2.7万人 人数 1497—1498 1492—1504 1405—1433 时间 达迦马 哥伦布 郑和 人物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路线最远 技术最高 比较结果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史海钩沉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