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人地名、字、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说古人地名、字、号

PAGE PAGE 1 说说古人的名、字、号 ?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随着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文化内涵已被当代人逐渐忽略与遗忘,旧的礼仪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改革、遗弃旧习俗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传统文化中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名、字、号等称谓所传达的制度与礼仪内容、内涵则渐渐为现代人所陌生,甚至一些从事古典文学艺术研究的人也不甚了了,曾见有文章谈到古代姓名表字,或曰古人表字“了无余味,太过平常”,或曰古人“表字一般则由自己决定”云云。正是“今人未必知古人,而有轻古人之色”。大都昧于名与字的应有之义,或以自己的浅薄无知厚诬前贤,或以一知半解曲释本义。试看今日书画界,可以说是名、字、号或是闭门造车乱起一通,或是附庸风雅俗不可耐。其实,看看一个人的字、号,便可知此人文化修养的高低。人的名、字、号甚至斋室号都应是有着一定含意、涵义,彼此间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组合。今天的人们要想为自己命字起号,应当了解其间的关系,注意雅俗、文野、清浊、高下之别,做到文通理顺,字清义弘,意趣深涵,玩味隽永。给大熊猫和宠物起个名号还要斟酌再三,何况书家画家,怎么能说“绝无称与不称之说”呢??   ?古人于名、字、号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概括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   ?名以正体姓名起源已不可考,但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古代姓与氏有别,有“正姓氏,别婚姻”之功用。即男子称氏,以明血统;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后来氏族部落解体,奴隶制社会消灭,社会发展,姓氏合一并逐渐稳定下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从古至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已有八千多个,《万姓统谱》收录姓氏三千五百余个。今天常见的姓氏也有四百多个。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只是括其大概而已。?   ?姓氏在古代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名也是贵族阶层才有资格获取的。后来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扩散到社会各阶层,合称姓名。古人取名是件庄重严肃的事,被认为名不但将要伴随人度过一生,并且还与命运有关。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便要取名,由父亲命名并举行郑重的仪式,这个名字一般是乳名,亦即俗称的“小名”。待到八岁入小学,再取学名,亦即所谓的“本名”,俗称“大名”。命名时要对名字的字意、字义甚至音调的平仄都做慎重周密的考虑,使其形、音、义皆谐美,这便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篇六》)的原则。具体的标准则有所谓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左传?桓公六年》)。?   ?信,即根据出生时的特点、情况来命名,如明代书法家李梦阳出生时其母梦日坠怀,故以“梦阳”名之;?   ?义,即以祥瑞吉庆的字来命名,古诗句中有“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即取其义;?   ?象,即用以物喻志的字来命名,如清代书家吴飞鹏,鹏为传说中最大的鸟,善高飞;?   ?假,即借山川花木等事物的名称来命名,如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轼”为车箱前扶手横木;?   ?类,即用家族、双亲的相关字眼来命名,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取名王献之等。?   ?后人取名则多受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信仰爱好、时代风气等影响,或誉美,或褒德,或喻义,或励志,或祈福,或吉祥……中国人的姓名虽十分繁杂,却总能于一个人的姓名中窥见其民族、地望、家庭、身世、文化、教养、爱好等等,可以说名字是信息量最大的汉字符号,故历来不乏专门研究名字之学问者。元人吴澄辨仓颉名曰:“仓颉古文读如折。”(《游通仲字说》)元人王恽曾说:“古者制名,皆存义例,有象其类而命之者,因其材而笃之者,或审其刚柔而抑扬之者,或察其气焰而取与之者,非徒观美夸大而已也。”(《张掾史名说》)名字的变更,亦皆事出有因,亦颇庄重,多由长者为之,吴澄《跋曾翰改名说》:“乙卯进士李路、戊午进士李岳往年以予游,病其名之不雅驯,予为更今名。”更名是为了使名字更有深意:“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颜氏家训?风操篇六》)?   ?字以表德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礼记》:“男子二十冠而字之。”即成人后根据本名的涵义另立别名即字,一般是彰意明义,正名表德。《仪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故字又称“表字”。由此可知字是名的涵义的阐发与延伸。清人钱大昕谓:“名之于字也,有以相承为义者,由之字路,启之字开是也;有以相反为义者,哆之字敛,黑之字晰是也。”(《潜研堂文集》)这是说立字常用相辅相成或者相反相成两种方法。相承为义者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相反为义者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字克柔。?   ?过去人们相互交往见面或信函中多称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即“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之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