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docxVIP

论中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中国是湿地资源大国,但湿地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湿地的面积减少、 质量下降和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旨 相违背。本文从我国湿地的现状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战 略为基本原则,力求建构一个中国湿地资源保护法基本框架,为完善我国的 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及湿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资源保护法/建}移7侈 AbstractChina Abstract China is rich in wetland resources,the current state of conserving wetland,however,is disappointed because both the area and the quality of wetland are reduced and the biodiversity of wetland is devastated.This situation goes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The article,in consideration with the current state of wetland as well as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China and in accordance wi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proposes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flame for China wetl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law and to offer the references for bettering the juristic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 as well as conserving wetland resource. Key Words:wet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tl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law constmct 论中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1、湿地研究综述 论中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 1、湿地研究综述 1.1湿地的定义 湿地研究在国际上虽己开展数十年之久,我国引入“湿地”概念也有十数年,然而, 所谓“湿地”,目前沿无统一而又确切的定义。归纳国内文献所载,大体可见如下几种: 1971年,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个国家在伊朗签署的《拉姆萨 尔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 域。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署将1956年对湿地所作的定义修正为“介于陆地和 水域之间、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的地域。“湿地必须具有一个或几个 F列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生长适应于此环境的水生植物:②底层主要是能提供大量氧条 件的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对湿地作了如下解释:“沼泽是陆地上有薄层积水或 间隙性积水,生长有沼生和湿生植物的土壤过湿阶段,其中有泥炭积累的沼泽称为泥炭 沼泽。海涂即指沿海滩涂,是指沿海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的软底质的广大 潮间平地(潮间带和潮上浪花E溅带)。现在国际上常把沼泽和海涂合称为湿地”。 199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科学大辞典》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 域的交汇处。即土表有暂时或永久的浅层积水,以水生植物为优势种,包括沼泽、海涂、 湖滩、湿草地及浅水湖泊(不包括河流、水库和深水湖)。现在国际上常把沼泽和水深6 米以下的水面称为湿地”。 1994年,《中国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会议将湿地定义为“处为陆地和水域的交 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一般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并且 具有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的以水生、湿生植物为植物的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 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地被淹没4个月以上”。 对湿地最通俗的理解是有水的陆地。换句话说,湿地可被视为一个内部过程长期为 水所控制的生态系统[1~10]。要给湿地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这是因为湿地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但是,这并不妨碍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湿 地。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来看,湿地是区别于其它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 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貌系统[11]: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 湿地是陆地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