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新人教版.pptVIP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 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1、背诵五首诗词。 2、完成基础训练。 3、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课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分析课文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合作探究 2、归纳全诗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 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 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 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走近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人谓之小杜,以别于 少陵。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诗题解读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牧所写的《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以地名为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寄希望统治者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折戟(j?)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古老的断戟沉落在江底泥沙中,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自己拿起磨出铮铮亮光的断戟,认出它是东吴破曹的遗物。 翻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废墟;美丽的大、小乔,只有永远被锁在铜雀台里。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阅读理解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 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 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赤壁》的后两句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精彩的论史名句。 杜牧独出心裁的评论,认为周瑜不过是依靠当时刮起的东风才得以火攻曹营取胜,否则历史将是另一局面,这番议论,曲折有力地揭示出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所起的作用。而且,杜牧好谈兵,有政治军事才能,怀抱用世之心,却郁郁不得志。因此贬低周瑜,正是宣泄自己空有济世之才却生不逢时、无法建功立业的愤郁不平之情,在议论中凸现诗人雄视古今的兀傲神情。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