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第三节 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皮亚杰简介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法籍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 皮亚杰对教育贡献的神话 1969年皮亚杰73岁时,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著科学贡献奖”,他成为第一个享饮此誉的欧洲人。美国心理学会认为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是独树一帜而又经住了考验的里程碑。1977年国际心理学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这是心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皮亚杰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名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 1980年,皮亚杰在瑞士去世。享年84岁。皮亚杰一生探索不止,创作不息,著作等身,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 皮亚杰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儿童的道德判断》 《儿童智慧的起源》 《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儿童符号的形成》 《智慧心理学》 《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 《发生认识论导论》 《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知论原理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1.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部的动作(图式)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 adaptation)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运算) ? 同化(assimilation)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三、思维的结构 图式(scheme):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组织的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运算(operation):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这里指的是心理运算。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四、思维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量变过程,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环境)的变化。(质变过程,引起新的图式)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 不平衡 平衡(适应) 案例分析: 1.《鱼牛》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肚子”。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语言严密性.doc VIP
- 高压配电柜日常维护保养方案.docx VIP
- 国考物理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