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导师详细介绍 (一)博士生指导教师 1、黄熙龄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1927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50年代初赴苏联留学,师从崔托维奇院士,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的学术职务。 黄熙龄院士自50年代初,致力于地基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原位测试、地下洞室压力、软土地基、山区地基、膨胀土地基、地震抗震和震害调查等方面取得过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工程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他实践经验丰富,先后处理解决过云南小龙潭电厂、唐山重建、金沙萨体育场、苏丹大学会堂等数十项重大工程的复杂地基基础问题。获全国科技大会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荣获全国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黄熙龄院士主编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膨胀土地区建筑规范》,主持编著了《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及《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地基基础部分、《唐山地震实录》地基部分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现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任主编、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灾害防治课题负责人。 黄熙龄院士治学严谨、言传身教,20多年来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2、滕延京研究员:1985年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分会理事,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建筑科学》编委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土动力学、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等方面作过专项研究。85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任副主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任编委、科技部大底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灾害防治、交通部三峡库区港口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具有国家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资质,负责地基处理、桩基等工程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 3、黄强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建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开发研究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获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负责主编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在国际会议及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独立编著出版了《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深基坑支护实用内力计算手册》、《桩基工程若干热点技术问题》、《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应用手册》、《勘察与地基若干热点技术问题》等。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的文集有《深基坑工程实例集》、《全国第一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全国第二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全国第三届桩基会议论文集》、《复杂条件下的地基基础工程》、《高层建筑地下结构及基坑工程》、《岩土工程青年专家学术论坛文集》、《勘察与地基重点技术及工程实践》等。 4、王亚勇研究员:1967年上海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1975年清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生毕业,1981~198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自1973年从事工程抗震科研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结构振动理论、强震地面运动、现代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和风反应、结构抗震计算、结构加固改造等领域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计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建设部、北京市等重点科研课题10多项。主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近年来主持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首都圈重大工程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以及各地历史风貌建筑的抗震鉴定、加固改造新技术研发与设计工作。主持和参与了我国数百幢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澜沧--耿马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改造综合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分别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工程抗震设计软件系列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六本,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周锡元研究员:中国科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