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迁徙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际分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总第190期) 宏观经济  劳动力迁徙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分化 a,b a 孙 巍 ,刘智超 (吉林大学a.商学院;b.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长春 130012) 摘 要: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显著分化趋势,文章通过引入劳动力迁徙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与 具有时变特征的面板固定效应、广义最小二乘等计量模型,从劳动力迁徙导致的资本与劳动技术分化机制、全要 素生产率的分化机理方面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化特征和动态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时段、分区域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进入人口红利关闭期的流出省份劳动要素呈现出供给减少的新现象导致资本要素边际产出递减加 速、资本技术效率急剧下滑与劳动技术效率上涨趋缓。而劳动力供给缺口的不断补充延缓了资本对劳动的替 代,避免了经济较高速度增长中资本替代劳动可能带来的资本技术效率下滑,加速了劳动技术效率上涨。劳动 力流入带动的劳动、资本技术效率提升促进了流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上涨。劳动力流出虽推动劳动技术效率上 涨,但仍不足以弥补资本技术效率的下滑,最终导致了流出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滑。劳动力迁徙改变的劳 动要素供给通过资本、劳动技术效率导致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分化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迁徙;资本技术效率;劳动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543(2018)02-0003-10 一、引言 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受到学术界与政府部 [1~2] 门的普遍关注。蔡窻、沈坤荣等 指出靠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型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方式不 再具有可持续性。从供给侧出发,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新常态GDP增速放缓、甚至部分省份GDP负增长的背景下, 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规律与机制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现有研究分别基于索洛余值、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数据包络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刻画了全要素生 产率的变动趋势与特征。虽然得到全要素生产率数值存在差异,但基本得到了技术进步效率走势一 致的结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降[3-5]。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人力资本[6~7]、研发投入[8~11]、市场扭曲[12~15]、国企垄断[15~16]、开放程度与 [17~19] FDI 等因素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性变量。但理论上看,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要素配置的重 要体现必然会受到劳动要素影响,而现有研究关于劳动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关系基本上局限 [6-7] [20] [21-23] 于人力资本 、劳动技能结构 、劳动效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劳动要素表现出持 续、大规模的迁徙特征。如果将劳动力迁徙纳入到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机制研究,就有可能发现 并揭示与整体趋势不同的演化规律。 鉴于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本文基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行业分析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 变动趋势。整体看来,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于2001~2004年间显著上涨,而2005~2015年间工业全要 收稿日期:2017-07-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投资与产能的配置机制与政策选 择”(15JJD790010)、“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要素配置与产业升级政策研究”(16JJD790015) 作者简介:孙巍(196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研究中心代主任,博 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研究;刘智超(1990—),女,吉林蛟河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研究。 ·3·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