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海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基本情况-青海科技厅.DOC

2019年青海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基本情况-青海科技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6 附件2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及应用” 一、项目名称   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1、提名者:青海省    2、提名意见 该研究对受损的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及失去渔捞价值的青海湖裸鲤,通过20多年不间断、全面、系统、深入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包括青海湖面积、容积、海拔高程、水体理化因子、浮游生物、湖泊生产力、盐碱胁迫、资源探测、人工过鱼通道、淡水鱼苗种培育、增殖放流、封湖育鱼效果评析、青海湖裸鲤资源永续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也成为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恢复的典范。 截止2015年底,在内塘保存青海湖裸鲤各役龄组原种亲本6000组,大水面洱海基地保存青海湖裸鲤原种亲本5万组;1997年至2015年放流入湖青海湖裸鲤一龄大规格原种种苗1.2亿尾;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由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到2015年的6.21万吨,人工增殖放流对资源恢复的贡献率达23%;建设7座人工过鱼通道和2座湟鱼保护家园,彻底解决渔农争水矛盾,疏通环湖各洄游产卵河道至纯自然原生态。该项目的诸多研究成果在修复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揭示湖泊渔业生态及裸鲤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青海省人民政府封湖育鱼科学决策得到广泛应用,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半盐碱水域生存的唯一水生经济物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种质资源。青海湖渔业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发以来,累计产出30万吨。在1960-196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奉献给人们7万余吨优质鱼肉蛋白,发挥了以鱼代粮的作用,挽救了众多青海人民的生命,成为50后、60后、70后人们非常珍贵的回忆。此后,由于无序的开发,河道筑坝截流,河岸坍塌,河口淤积,产卵场失去功能,裸鲤资源持续下降。栖息在湖区的鸟类品种也仅余163种,数量不足10万只,胡泊生态严重衰退,至新世纪初,青海湖已失去渔捞价值。 省人民政府在2000年第四次颁布十年零捕捞的封湖育鱼通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利用工程措施,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辅助,两手一起抓,通过近二十年努力,修复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恢复了裸鲤种群架构,促使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呈良性恢复态势逐年增长。 二十年来,针对青海湖裸鲤保护和恢复面临的重大技术关键和科学问题,先后通过实施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恢复与提高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技术集成与应用”等三十余项科学研究项目和课题,形成了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项;出版专著与合著4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6名,水产本科生360余名。通过与青海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致力于青海湖裸鲤原种保存、生物学、资源、环境生态、种质、遗传学、淡水全人工养殖、增殖放流和过鱼通道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深刻揭示青海湖裸鲤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在青海湖裸鲤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生态环境修复和裸鲤资源恢复方面获得巨大成就。 开展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展现人工过鱼通道亲鱼洄游景观,促成了刚察县人民政府历年举办的“中国最长的节日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及观鱼放生节”盛况。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于2015年现场直播“湟鱼洄游季 探秘青海湖”大型生态环保节目,达成了青海湖渔业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固,裸鲤资源恢复的目地,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环境和谐良好。 2015年省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疏浚环湖主要入湖产卵河流,建设过鱼通道7座、湟鱼家园2座,扩建和新建人工增殖实验站各1座,新建循环水苗种培育车间1.1万平方米,环湖各河道产卵群体全面获得人工辅助,放流规模达到2000万尾,形成环湖在保护青海湖渔业生态、恢复裸鲤资源方面多种措施并举的新局面。 四、客观评价 1、2014年7月28日,青海省农牧厅邀请专家对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作出了评价:青海湖裸鲤是逐步适应青海湖盐碱化形成的特有种,在青海湖生态系统中具有核心作用,增殖放流对于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修复受损渔业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的需要,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能力建设,扩大增殖放流的规模。承担省科技厅相关课题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15年6月由农业部和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对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承担的国家级水产原种保存工作进行现场复检,综合评分为39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