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名称
图像分割
指导老师
毕务忠
班级
信处152
实验日期
2018/5/11
实验地点
5209
学生信息
(依次填入姓名、学号)
2015021118
张南卿
成绩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操作和基本功能;
2理解和掌握图像分割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练习使用形态学、阀值的相关知识点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
实验原理
1 膨胀和腐蚀是二值形态学的基本操作,其中膨胀是是将与目标区域的背景点合并到该目标物中,使目标物边界向外部扩张的处理;而腐蚀则是一种消除连通域的边界点,使边界向内收缩的处理。贴标签是对不同连通域区分和标记的基本算法。
两者数学表达如下:
膨胀:
腐蚀:
2图象分割是按照某些特性(如灰度级,频谱,颜色,纹理等)将图象划分成一些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其特性是相同的或者说是均匀的,两个相邻区域彼此特性则是不同的,其间存在着边缘或边界。按照使用图像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利用区域间灰度不连续性――基于边界检测
利用区域内灰度的相似性――基于区域分割
电子工程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与设备(包括实验平台、实验材料等)
1.计算机;
2.MATLAB程序;
3.记录用的笔、纸。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电路、实验步骤与流程、源程序代码、调试过程记录等,可另附页)
1.打开计算机,安装和启动MATLAB程序;
2.对于图像(可以是我选的图像,也可以是你指定的)
a)运用全局阀值进行二值化(OSTU阈值);
b)编程实现课本中讲解的basic global thresholding算法实现二值化。
c)对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进行有意义(语义学)的修饰,使之更加符合人对图 像分割的理解,可以使用形态学的算法。
d)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3.对于图像(可以是我选的图像,也可以是你指定的)
a)对图像进行(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选做题目,有时间有能力的。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及分析(包括程序和数据的记录及分析、实验总结等,可另附页)
%基本全局阈值处理
f=imread(C:\picture\256.tif);
count = 0;
T = mean2(f);
done = false;
while ~done
countcount = count + 1;
g = f T;
Tnext = 0.5*(mean(f(g)) + mean(f(~g)));
done = abs(T - Tnext) 0.5;
T = Tnext;
end
g = imbinarize(f, T/255); %二值化图像阈值分割
figure(1);
subplot(221);
imshow(f);
title(原图像);
subplot(222);
imshow(g);
title(basic global thresholding);
se=strel(ball,8,8); % 创建球体,半径8
f1=imdilate(I,se); %膨胀
subplot(223)
imshow(f1);title(膨胀后图像);
f2=imbinarize(f1); %二值化图像阈值分割
subplot(224)
imshow(f2);title(分割标记后图像);
%Otsu方法二值化图像
I = imread(C:\picture\256.tif);
J = imnoise(I, salt pepper,0.02); %添加噪声
figure(2);
subplot(231);imshow(I);title(原图像);
subplot(232);imshow(J);title(加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k = medfilt2(J,[5 5]);
subplot(233);imshow(k);title(5x5模板中值滤波)
T=graythresh(k); %最大类间方差法找到图片的一个合适的阈值
g=imbinarize(f,T);
subplot(234);imshow(g);title(Otsu方法二值化图像);
se=strel(ball,8,8); % 创建球体,半径8
f1=imdilate(I,se);
subplot(235)
imshow(f1);title(膨胀后图像);
f2=imbinarize(f1);
[f2,N]=bwlabel(f2,8);
subplot(236)
imshow(f2);title(分割标记后图像);
心得体会(思考与创新、建议等)
思考题:
1、除了形态学方法用其他方法如何实现图像分割?
答:阈值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