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武 行 中国管理科学院 2016年7月5日 课程提纲 一、中国传统经典概述 二、儒家经典概述 三、《大学》简介 一、中国传统经典概述 从“十家九流”到“三教九流” (一)十家九流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其次有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墨 三家 墨 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作品《墨子》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后被尊为“宗圣”。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名孔伋,也是曾子的学生。后世封建统治者尊其为“述圣”。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 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济宁市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 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子思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孔子世家》又说,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子思二十三篇久佚。《中庸》为《礼记》所收,流传于世。《孔丛子》记有子思固于宋的细节及子思与鲁穆公的问答,都不一定可信。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 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 墨子(约前468~前376),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现存《墨子》53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