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9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 ——王亚军主讲 绪论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中国各种法律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吸收、影响的过程和规律。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历史发展线索: 从上古三代到“五四”时期,历经奴隶制、封建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三种社会具体发展线索: 1、夏、商、周(西周)时期: “恭行天罚”的神权法和“亲亲、尊尊”的宗法“礼治”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诸家争鸣司马谈对百家分类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道家)六家;刘歆分为十家,增加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冯友兰将司马谈六家套用刘歆的观点,认为:儒家流盖出于文士;墨家流盖出于武士;道家流盖出于隐士;名家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流盖出于方士;法家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儒家以孔孟荀为代表,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对封建正统法律影响较大; 司马谈对百家分类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道家)六家;刘歆分为十家,增加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冯友兰将司马谈六家套用刘歆的观点,认为:儒家流盖出于文士;墨家流盖出于武士;道家流盖出于隐士;名家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流盖出于方士;法家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墨家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为核心,“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赏当贤,罚当暴”刑赏论;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崇尚“无为而无不为”,反对一切人定法; 以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主张“以法治国”,提倡“重刑”论。 3、秦汉到鸦片战争时期: 经历“以经决狱”、“以经注律”、“以经立法”三个阶段的历史发展,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正式形成。 4、鸦片战争到“五四”近代法律思想时期: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面对民族危亡,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们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他们要求抵抗外来侵略,大胆批判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倡导“变法图强”;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革命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革命后期颁布了《资政新编》,全面阐述发展了资本主义思想,提出实行一些资产阶级法制度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地方大员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以“自强”、“求富”为目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出现; 中日甲午战争后,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梁谭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变法维新;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倡导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特点: 1、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指导立法。 2、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3、等级特权观念浓厚。 4、“重德轻刑”和“重义轻利”。 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1、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史学研究三层世界,一历史是什么;二历史“为什么是什么”;三历史能为我们的现在和将来提供什么,更着重在于第三层意义。 此外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指出:“若一民族对以往历史无所了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 2、从法学的角度出发:美国法学家庞德《法理学》指出法律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方法有四种(分析方法、历史方法、哲理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方法即是“通过研究法律的过去揭示当代的法律原理”,也是史学第三层世界的反映。 参考书目: 1、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郭建:《獬豸的投影——中国法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刘星:《中国法律思想导论-——故事与观念》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梁治平:《新波斯人信札》,中国法制出版社。 第一章、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中国古代的神权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动摇于西周。极力鼓吹秉承“皇天”的旨意(天命)来统治人民,“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之说。 一、夏商时期的“天命”、“天罚”思想: 夏启征讨有扈氏发布《甘誓》:“威侮五行,弃怠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殷商“率民以事神”,鼓吹“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简狄食燕子卵生下商先王契,宣扬天帝与祖宗神的统一。 二、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王朝的更迭,面临两大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