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131059把握写作时机捕捉创意灵感——讲述数学论文写作背后的故事终稿.docVIP

中学数学研究-陕131059把握写作时机捕捉创意灵感——讲述数学论文写作背后的故事终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料编号 FORMTEXT 16603 FORMTEXT FORMTEXT FORMTEXT 吕增峰发表在 FORMTEXT 陕131059上属于 FORMTEXT 教法、 FORMTEXT 辅导、 FORMTEXT 写作 题为《 FORMTEXT 把握写作时机捕捉创意灵感——讲述数学论文写作背后的故事》 写作需要灵感,“但肯寻常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便是对此真实的刻画.数学论文写作当然也是如此.有不少教师曾痛下决心:“等到‘赋闲’之时(如寒暑假期)集中精力打造一篇佳作”,但最后似乎都难逃“心无灵犀点不通”“搜索枯肠而不得一句”的结局. 那灵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灵感并非神秘之物,它是人们对自在之物的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灵感也并非空穴来风,它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恰当的“时机牛顿被坠落的苹果砸中之后,悟出了“万有引力”的存在;李白也是在“斗酒”过后,方才成就了诗词“百篇”.正所谓“论文的写作离不开灵感,而灵感的捕捉离不开时机那捕捉论文写作灵感的最佳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数学论文写作经历,谈谈对此的看法. 1把握教学时机,从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捕捉 灵感 数学论文的写作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的“根”应扎于课堂,它的“源”应发自教学.思维碰撞激起的绚丽火花,“意外”事件带来的手足无措的尴尬,攻克难点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细心体味 课堂教学中的“喜怒哀乐”,其实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时机,反思隐藏在“喜怒哀乐”背后的“真相”,捕捉那一瞬即逝的创作灵感. 论文写作过程回顾1: 那是一堂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空间的角.尽管向量法已成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利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部分高考题中出现的很难建系的几何体便是对向量法的一种挑战.因此,在本课中,笔者打算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使学生同时掌握几何法和向量法的要领,进而实现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的目的.想法 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当笔者给出题目,学生借助向量法顺利解决问题后,任凭笔者怎么提问:“还有没其他解法?”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笔者只能直接抛出几何法.在讲解几何法时,学生无精打采,不屑一顾,基本上是笔者一人在唱“独角戏面对如此课堂场景,笔者当时既尴尬又气恼. 为了找到真相,笔者课后进行了调查.学生的理由是“这道题用坐标法很快得到正确答案,何必弄得如此麻烦?”原来如此,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用几何法求解这道题显然是小题大做了.这道立体几何求角问题能够轻松建系求坐标,向量法是最好的选择;而几何法则要添加多条辅助线,显然要比向量法繁琐得多.笔者课堂上遭受“冷遇”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堂失败的课,但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绝好的写作素材.这堂课给人的启示很多.比如,课前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要注意题目的选择,要注重师生的互动等.但哪些启示才具有较大的论文写作价值呢?这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回顾本堂课的设计初衷,笔者原本打算借助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题多解达成拓展学生解题思维的目的,但最后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弄巧成拙.由此可见,我们所推崇的一题多解并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而是需要“见机行事找到写作的角度后,笔者马上着手提炼文章的框架,最后拟出了以下提纲[i]: (1)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题多解”遭受“冷遇”(背景介绍). (2) 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一题多解”违背 “时机”(原因揭示). (3) 器藏于身,待机而动——“一题多解”把握“时机”(解决方法). ①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一题多解; ② 在学生思维兴奋时开展一题多解. 最终这篇名为《“一题多解”要见机行事〉〉的教学 案例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〇12年第卜2期. 事实上,那种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的课堂,转眼就会被人遗忘,只有那些充满着各种“插曲”的课堂才能令人印象深刻,而那种令人难忘的“插曲”恰恰是论文写作的最佳素材.把握时机,反思教学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是撰写论文的一般过程. 2把握高考时机,从林林总总的试题中捕捉 灵感 每年髙考刚刚结束之时,也是撰写论文的好时机.高考试题都是百里挑一、精益求精的杰作,凝聚着命题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命题的发展趋势,对高三复习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很多期刊也都会在这一时间举行与高考有关的征文活动,例如,高考试题的赏析、高考试题的教学、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从众多高考试题中发现具有写作价值的题目. 论文写作过程回顾2: 2007年高考一结束,笔者就逐一浏览全国各个省份的高考数学试卷,试图从中寻找论文写作的蛛丝马迹.其中江西卷理科第8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题目大意是这样的: 本题在选材上清新自然,充满

文档评论(0)

hhx06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