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创新研讨会专家发言录音-安徽海绵城建设协会.DOC

2018创新研讨会专家发言录音-安徽海绵城建设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尊敬的蔡校长、尊敬的恭文处长以及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共同来交流一下海绵城市建设的情况。那么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协会据我所知也是省一级的也是专门这个领域协会的第一个。刚才也了解了一下协会的办会情况,也听了前面几位领导的讲话。使我感受到安徽应该说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是深入人心的,而且有很高的认识。 而且据我所知我们现在省里面有一个试点城市,省级还开展了九个城市和六个县级市的试点工作。而且今年还明确提出了要求完成10%的城市建设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听了这些呢,我感觉到很欣慰。 前面几位领导也都讲到,总书记在13年针对我们国家的当前城市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及时提出了我们要好好的管控好降雨,尤其是城市的降雨。当时总书记说是一下雨就涝,我们应该用新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去管控城市的降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那么在这之后国务院发布了海绵城市的指导意见,建设部也及时出台了海绵城市技术导则。我们也会同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国家的试点工作,现在这项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去年总理专门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来解决城市当中面子很风光,里子一片糟的现象,把面子里子的问题都解决好。 这次我觉得我们省里及时地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协会,一定对安徽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乃至对全国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我相信正如阚局长所言要对社团组织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我相信海绵城市建设协会能够在蔡校长领导下会把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做得很到位,同时也推动着我们社会的绿色发展,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发展。 今天我想围绕着海绵城市建设向诸位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第一个我们还是要问问海绵城市建设为什么要推?前面我已经讲了,现在我们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大量的硬化,而硬化的结果是把水文循环的规律给破坏了。我们在没有建设城市之前,我们水文的径流大部分能够快速形成的径流,我这里说的是全国平均,大约为30%。现在我们城市建设,由于大量的硬化,使我们的城市降雨径流已经达到70%甚至更高,形成一个快速的径流。那么在这个快速径流的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水文的规律给破坏了。国际上的研究和结论很明确,说如果一个地方的水文规律被干扰和破坏10%的话,对当地的环境生态就会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至于出现可逆的;但是如果超过30%的话,这个地方的生态就会逐步逐步的恶化。现在我们城市建设目前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过去城市建设的理念——不修柏油路不搞硬化路面,好像就不是城市就跟农村一样了。但是由于我们这种建设的理念和结果,导致了我们生态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和安全的风险。我们的水质,尤其是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有的地方甚至断流,一断流就根本谈不上生态效应。我们的水资源短缺,人还是这些人,但是局部地区的效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水环境到处都是黑臭,要不然我们怎么提出黑臭治理,刚才陈主任也谈到。合肥市今年四五月份便要考核,水十条当中明确提出来36个重点城市,去年年底要消除90%的黑臭水体。我们现在逢雨必涝,这些现象非常严重。每年一到汛期对我们城乡建设部门管水的同志们就是考验,几乎天天都有媒体报导:这这这淹了、那那那涝了、哪里哪里又看海了、哪地方的公交车又变成水陆两用了等等等。 当然我们现在对“涝”更敏感了,因为城市的财富在增加,财富越增加意味着城市越脆弱。但是现在不比以前,现在有15公分的水深小汽车就要趴窝了,然后就导致了我们的公共交通出现了混乱。所以这都是由于我们对雨水的管控没有做好,带来的这些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大家可能很多人都清楚,国外尤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完成了他们的城市化建设。由于他们过去也是那样的理念,也是硬化,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对雨水的管控。并不是说我要雨水资源化,他实际上也是因为对于水的管控没有做好,他也出现生态问题、也出现资源问题、也出现环境问题、也出现了洪涝问题。 现在有些大城市在研究深隧。研究深隧都是在低影响开发之前,大家也都知道巴黎的下水道,做得非常大,里边儿可以打枪战,可以开汽车,说明了什么——利用率太低,为了解决城市安全建造这么大的灰色建筑设施。东京在东京湾搞深隧,11米直径;我去年上美国芝加哥,芝加哥是世界上第一个搞深隧的。到现在还没有建完,灰色基础设施这做法有问题。 那么寻求其他的路线,大家也可以看到从防洪,然后防洪和景观、防洪和水质污染、防洪和流域生态的恢复、防洪又跟水资源的利用、防洪又跟环境生态的演变。原来从一个单打一的概念,逐步逐步综合,所以国际上也是如此。我们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人家走过的路我们还一步一步跟着他去走?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