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胃肠道疾病与肝胆疾病(3).pptVIP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胃肠道疾病 第一节 急性胃炎 (三)流质饮食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供给少量清流质饮食, 如藕粉、 米汤、 薄面汤、 蛋清水、 新鲜果汁等。 (四)半流质和软食 3、原则与要求: 不用牛奶、豆浆、浓糖及一切易胀气食品,每餐数量不易过多。 4-18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参考食谱举例 第二节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4.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饮食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易消化半流质饮食或少渣软饭,每日餐次可达4~5次。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由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形成的慢性溃疡。 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吻合口附近等,但绝大多数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三)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禁忌易产酸的食物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 此外,还应禁用生葱、生蒜、生萝卜等以免产生气体,扩张胃肠。 在进餐时还要细嚼慢咽,减少对消化管机械性刺激,并能增加唾液的分泌,达到中和胃酸的作用。 (二)溃疡病少渣半流质饮食 全天饮食治疗中营养素的供给量, 蛋白质为52~65g, 脂肪40~50g, 碳水化合物200~300g, 能量1400~1860kcal。 饮食餐次为5-7次/d,间隔2~3h进食一次。 (三)胃病五次饭 病人病情基本稳定,进入恢复期时,可适用胃病5次饭。 如蒸软饭、花卷、蜂糕、发糕、馒头、面包、肉馅包子、面条、面片、清蒸鱼、汆肉丸等。 一日进餐5次。 (三)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严重并发症,此时应严格禁食。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饮食,以往认为,牛奶可作为溃疡病饮食的基本食物,并强调要长期甚至终生使用无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的较温和饮食。 一、急性腹泻饮食治疗原则 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尤其对慢性腹泻病人,更应该注意营养素的补充以弥补耗损。 二、慢性腹泻的饮食治疗原则 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贮存的能量消耗。 为改善营养状况,应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饮食,但因肠道有病变,消化吸收能力差,补充应采取逐渐加量的方法。 如增加过快、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时,反而加重胃肠的负担。 (三)禁忌食物 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酥点心等; 粗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如粗粮、韭菜、芹菜、榨菜以及生冷瓜果、凉拌菜等。 ②梗阻性便秘 因肠粘连、肿瘤或先天性疾病等阻塞肠腔,使肠内容物运行受阻而引起。 (二)梗阻性便秘 5.进食琼脂类制品, 琼脂在肠内易吸收水分,可使粪便软滑,体积增加,有利于排泄。 二、饮食配膳方案 4.多食产气食物、多饮水, 多食易产气的洋葱、萝卜、蒜苗等食物,可促进肠蠕动; 饮水使肠道保持有足够的水分,两者都有利于粪便排出。 三、习惯性便秘的药膳 蜂蜜65g、小麻油35g、加开水冲服,每天早晚各一次。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发病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毒性肝炎分: 甲型:传染性肝炎(20世纪40年代) 乙型:血清型肝炎(20世纪40年代) 丙型:非甲非乙(输血) 丁型:HDV病毒(δ因子,1977年) 戊型:非甲非乙(肠道传染)1989年 E-B(Epstein-Barr)和细胞巨病毒肝炎病毒(不) 但最常见的有甲、乙两型,甲型肝炎绝大多数者是由粪便经口传播,乙型肝炎多经血液、体液等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性炎性浸润。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 少数乙型肝炎及非甲非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可转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乙肝与肝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 我国是乙型(HBV)的高发区: 1、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9.75% 2、包括抗HBs(抗表面抗原抗体)和抗核心抗原抗体的HBV为57.63% 由此,我国有数亿人感染乙肝, 1亿3 千万携带 患病人数3 千万 丙型:估计5千万 其他: 丁型:四川可能是高发区; 南(广东、福建),北(东北,内蒙)较少 戊型:主要在新疆南部 发病因素 甲、戊:经胃肠道(不转慢) 其中:甲(可复发,粪便再次排毒) 乙、丙、丁(胃肠道外),其中HDV感染须依赖HBV,两者较多一致性。 代谢 (一) 碳水化合物代谢 肝脏有(糖原合成、分解,糖酵解,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水平 上述过程依赖很多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以及某些儿茶酚进行调节 肝糖原一般贮存糖原的能力有限(约70克),而体内葡萄糖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消耗

文档评论(0)

bsy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