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资料文档.pptVIP

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资料文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试行)资料文档

本指导意见针对我国南方早稻主产区生产特点制定,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各地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生产实际,制定 完善本土化的技术路线和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在各类规模经营服务主体中推广应用,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一、机械耕整早稻机插 前耕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土层下碎 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为了提升地力,提倡冬闲田种植绿肥,选择适宜当地 土壤、气候条件且与早稻种植相匹配的绿肥品种,如紫云英、豆科作物等。绿肥还田一般在绿肥蕾期至盛花期进行翻压,以确保早稻种植期前有15~20天的 绿肥腐解时间,可采用旋耕埋草机进行翻青作业,翻压深度一般10~20cm。绿肥还田时若土壤干旱,翻压前应适当灌水,或趁雨翻压;对于酸性土壤,翻 压时可施用适量石灰,中和绿肥和土壤发酵产生的酸性。冬闲田应在上茬作物收获后耕翻晒垡,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冬翻田,冬翻田应旱耕或湿润耕作,提倡秸 秆还田,可采用大、中功率拖拉机配套加大耕深的旋耕机或铧式犁耕翻,一般犁耕耕深18~22cm,旋耕深度12~16cm。早稻移栽前1周左右整田, 提倡旱耕或湿润旋耕,犁耕深度12~18cm,旋耕深度10~15cm,达到秸秆还田、埋茬覆盖。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田面,沉实后达到机插耕 整地质量要求。丘陵山区可采用与小型拖拉机匹配的旋耕机或犁整田。双季稻区在泥脚较深的稻田,提倡用履带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平地打浆 机或自走式履带旋耕机等机具进行耕整地作业,做到田面平整,泥浆沉实后及时机插。翻耕或旋耕应结合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 。二、播种育秧(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种植季节、生产模式等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主推的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 、适应性好、发芽率和分蘖力较强的适于机插的早稻品种,要根据前后作物茬口选择确保能安全抽穗的早稻品种。双季稻区应考虑早稻与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 配,实现双季机插高产。(二)育秧模式培育适龄壮秧是早稻稳产高产的基础,各地要根据稻作方式选择适宜的机插育秧模式,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替代 床土、机械化浸种、催芽、育秧流水线播种等育秧技术,全面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尽可能集中育秧、规范操作、集中管理、标准生产。规模化集中育秧要 做好机械化集中催芽、精量播种、暗化出苗、苗期保温保湿及水肥药管理,以降低早稻育秧风险,提供规格化秧苗;集中育秧要科学布局,经济适用,规模适度 ,便于统一管理和方便取秧、运秧。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大棚旱育秧或工厂化育秧,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大田旱育秧或田间泥浆育秧。根据天气温度及茬口确 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及秧龄,早稻尤其需要注意保温育秧,预防低温冷害,防止烂秧,以提高秧苗素质,培育适龄壮秧。适宜机插秧的壮秧标准应该是根系发 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早稻叶龄3.0~3.5叶,苗高12~18cm, 秧龄18~30天。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三)苗床准备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肥力中等、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 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20的比例备足秧田。选用适宜本地区及栽插季节的早稻育秧基质或床土育秧,育秧床土要求调酸、培肥和消毒, 早稻育秧土要求pH值在4.5~6.0,不超过6.5,有条件地区提倡基质育秧。若采取大田秧池育秧,播种前一周翻耕平整,按照“上糊下松、沟深面平 、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畦面标准,对秧田开沟作畦,以确保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温冷害能力。秧池宽1.4m~1.5m,平整光滑; 秧沟宽0.25m~0.30m,深0.15m~0.20m;四周开围沟,围沟略深,确保水系畅通。(四)适期播种根据早稻品种特性、茬口及安全齐穗期 确定播种期。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按照秧龄18~30天倒推播种期。选用的早稻种子发芽率要求达90%以上,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 催芽等处理工作。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选种可用风选、筛选或水选,水选一般用黄泥水、盐水,溶液比重为1. 05~1.10,选种后用清水洗净、浸种,提倡用浸种催芽机集中催芽,根据机械设备和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湿度等指标,催芽做到“快、齐、匀、壮”。 同时还要根据早稻机插时间确定适期播种,早稻应选择冷空气结束、气温变暖时抢晴播种,播种时按机插秧作业计划做好分期播种育苗,防止移栽时秧苗超龄。 育秧播种尽可能采用机械化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