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拥核废核---寻找未来的新能源文档
能源 擁核廢核---尋找未來的新能源 能源的發展 能源的進展 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就利用鑽木取火,以木材當做燃料,作為熟食取暖的方法。 在中古時期末葉,人類終於發現了大自然的礦產-煤炭,使得能源更為豐富。 自從西元1710年左右,蒸氣動力被應用在工業上。 西元1890年人類發現了電力。 人類又發明內燃機來開採石油,提煉汽油,因而能源的應用範圍就變成更廣泛了。 非再生能源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鈾 再生能源 太陽能 水力 地熱 風力 潮汐 發電方式(一) 水力發電 發電方式(二) 火力發電(燃油、燃煤、天然氣) 發電方式(三) 核能發電 發電方式(三) 核能發電 發電方式(四) 風力發電 發電方式(五) 太陽能發電 發電方式(六) 地熱發電 發電方式(七) 潮汐發電 電力的傳輸 台電的發電狀況 台灣的核能發電—核一廠 台灣的核能發電—核二廠 台灣的核能發電—核三廠 台灣的核能發電—核四廠 未來的能源 京都議定書 人類為了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世界各國於1997年達成,遏止全球氣候暖化的《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廢氣排放控制: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笑氣)、氫碳 氟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目標: 以1990年數字為基準,對三十五個工業國家指 定數據目標與廢氣排放限制,要求限期達成。 核融合 目前核融合仍在實驗中,下圖為概念圖,核融合的主要原料是氘,可以由海水中取得,核融合反應的產物為沒有放射性的氦 生質能 生質能的廣泛定義即指所有有機物,經各式自然或人為化學反應後,再焠取其能量應用,例如由農村及都市地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如牲畜糞便、農作物殘渣、城市垃圾、及工業廢水等,皆可經由直接燃燒應用,或由微生物的厭氧消化反應而產生沼氣後再行應用。 目前台灣地區的生質能發電應用有:1.垃圾焚化發電。2.沼氣發電。 垃圾焚化爐 廢熱回收鍋爐:垃圾焚化所產生的高溫廢氣,由鍋爐冷卻並回收其熱能, 產生蒸汽。 熱能利用:由鍋爐產生之蒸汽,主要供蒸氣渦輪發電機發電,部分供廠內其他附屬設備用。 再生能源 太陽能 風力 波能 地熱 海水溫差 未來最理想的能源 太陽能是未來人類最合適、最安全、最環保、最理想的替代能源。資料顯示:太陽每分鐘照射地球的能量相當於人類一年所耗用的能量。 未來大規模的太陽能開發利用,有可能開闢新能源領域,從而將人類带出傳統的燃料時代。 除了太陽能之外,目前科學家也在利用一些自然現象產生的能,如對閃電、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產生的能量加以收集利用,將使人類利用能源進入更寬廣的視野。 太陽能電池 燃料電池 氫氣進入 陽極催化劑將氫分成電子與質子 電子流出可用來驅動馬達 質子穿越薄膜到達陰極 陰極上的催化劑將質子、流回的電子與空氣中的氧結合起來形成水 邁向氫能源社會 邁向氫能源社會 邁向氫能源社會 A B n-型半導體 p-型半導體 * * * * * * * * 核一廠位於台北縣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廠區內裝置兩部63萬6千瓩汽輪發電機組。機組之設計完全相同,主要之蒸汽產生系統係採用美國奇異公司所承造之沸水式反應爐。於民國59年核准興建,60年底開始施工,67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 核二廠位於本省北端,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2公里,共裝置兩部機組,容量各為98萬5千瓩,為目前為本省電力供應系統中,裝置容量最大的發電機組,是奇異公司所設計發展的第六代沸水式反應爐。於民國63年9月開工興建,一、二號機組分別於民國70年12月及72年3月商業運轉。 在石油危機之後,政府為了執行能源多元化除在台灣北部相繼成立核一、二廠後,為了南北電力平衡,減少電力輸送,於本省南端的恆春成立第三核能發電廠,廠址離恆春鎮直線距離約6公里,共裝置兩部容量各為951,000瓩之機組。 第四核能發電廠位於本省東北端,佔地約為480公頃,裝置兩部機組,容量各為1,350,000瓩。建造完成後,將成為本省電力供應系統中,裝置容量最大的發電機組。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