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公开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导 入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 愤 教 学 目 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诗歌; 2、欣赏艺术手法:虚实相生;场面写情;巧妙用典; 3、结合背景,知人论世,理解诗人一生“寄意恢复” 的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 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 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 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 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诵读指导: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 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 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写诗人的向往,要用炽 热的感情读出。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悲愤; “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陆 游 早年哪里知道收复国土如此艰难,(因为投 降派掌权),向北眺望被金兵占领的中原,愤慨之气 郁积如山(一说,抗金救国的抱负如山一样坚定。)。 刘锜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 吴璘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挫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 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传后世,千 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3、自读,理解大意: 4、当堂背诵 译文: 四、精读体悟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前半部分。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 1、涵泳意境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写他欲图恢复失地。“气如山”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以上两联是诗歌的后半部分。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2、归纳主旨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 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 降派的强烈愤慨。 五、艺术鉴赏 1、虚实相生。首联上句写实,回忆年轻时的天真单纯;下句以实写虚,用有形的“山”形容无形的“气”。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映衬中,加重了诗歌的悲愤氛围。 2、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颔联对仗工整,描画白雪皑皑,战船横空,秋风萧萧,万马奔腾的征战场面,赞美了当年气吞残虏,挥戈卫边的爱国将士,是对“气如山”的形象说明,诗句中洋溢着诗人的战斗豪情。 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南宋名将檀道济曾自诩为万里长城,诗中陆游以长城自比,表明诗人对檀道济的敬仰,希望能像他的样建功立业。檀道济对当权派自毁长城的痛斥,也喊出了诗人的心声,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摧残抗战力量的愚蠢。用典贴切自然。 六、总结 七、作业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