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pdfVIP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2卷第1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01.62.No.1 2009年1月 Wuhan Sciences) UniversityJournal(Humanity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摘 要]青春版《牡丹亭》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 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回顾20世纪以来《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牡丹亭》;昆曲;青春版;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1207.37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来临,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广度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面临的挑战也更 加严峻。令人惊喜的是,在快餐文化占领市场、传统戏曲处于颓势的今天,力图再现“原汁原味”昆曲的 青春版《牡丹亭》在两岸四地和异国舞台上演之后,却能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激赏并引发了一阵文化热潮, 这是近年来任何一台戏曲演出都不曾得到的“礼遇”。充分认识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总 结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在文化冲突和融合并存的全球化语境中,进一步探 索中国传统戏曲如何走进当代,如何走出国门的道路。 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传奇《牡丹亭》因其案头场上的双美而传唱了400年,也早在几个世 纪之前就开始了跨文化之旅。《牡丹亭》的跨文化传播早期主要依靠文本传播,除中文本外,还有日、英、 法、德、俄文等译本在海外流传。其跨文化舞台传播则主要依靠各大昆剧院团在海外的演出。20世纪 末21世纪初,《牡丹亭》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意义,在国际舞台上被不断地改造和诠释。其中,美籍导演 彼得·塞勒斯执导的歌剧《牡丹亭》(以下简称“歌剧版”)、旅美华人陈士争执导的传奇《牡丹亭》(以下简 称“陈版”)、文化名人白先勇领衔并集两岸四地的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以下简称 “青春版”)、坂东玉三郎与苏州昆剧院联合演出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尤为引人关注。这四台《牡丹亭》 都曾在海外演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牡丹亭》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与异质文化的融合,是《牡丹亭》跨 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个案。 从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式来看,这四台《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点——都以传播《牡丹亭》为己任,都利用 舞台进行传播,但青春版与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反响与争议的歌剧版及陈版的定位或日形式特征却大 不相同。歌剧版融合了西洋美声歌剧、话剧、昆剧的特点,因其对传统昆曲的大胆解构和对现代元素的 接纳吸引了一些西方观众,但也受到许多熟悉昆曲的人士的质疑和批评。剧中演员没有水袖的装扮一 反传统,具有情色意味的暗示与昆曲的清雅取向相悖,有学者认为它只是昆曲和西方表演形式的简单嫁 接。陈版融入评弹、木偶、民俗等多种中国元素,以55出的全本演出,在《牡丹亭》的现代演出史上是具 收稿日期:2008—07—18 作者简介:胡丽娜。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生。湖北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2。 万方数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第62卷 有重要意义的。该剧曾在纽约、巴黎等地巡演,获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好评。观众觉 得新鲜、热闹,甚至很多外国观众以为他们所看到的就是真正的昆曲。事实上,陈版中充斥着很多民俗、 曲艺信息,昆曲只是夹杂其中的一种成分,昆曲的优势和特色并没有被凸显出来[11(第163页)。因此,尽 管它们确曾引起一些外国观众及媒体对昆曲的关注,但还不能说是昆曲本身的魅力所致。 正是由于前人在传播《牡丹亭》之时并未以传播昆曲为立足点,着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 宝——昆曲的青春版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就显得独树一帜。如何成功地彰显昆曲才是青春版与歌剧版、 陈版相区别的核心问题。 场,场场爆满,气氛热烈。均价60美元一张的演出券早早售磬,观演人数达两万人次,主要为美籍华人 和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