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ry,DN) 是糖尿病( diabetes metlitus,DM) 最主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内,糖尿病肾病都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仍以降糖、调脂、合理饮食和运用ACEI、ARB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收效并不显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预防DN的发生,阻断病情的发展,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有着独特的疗效。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1、古代文献论述
DN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无此称谓。现代医家根据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认为“消渴”是其原发病。随其病程发展,而有“肾消”“下消”“水肿”“尿浊”“关格”“溺毒”等。近年来,有学者参照对 DN的深入研究,认为 DN病位在肾,把消渴病日久出现的水肿、胀满、 尿浊、吐逆、肾消、关格等症统称为“消渴病肾病” [1]。
中医古籍中虽无具体病名和专门的系统论述,但对本病的病机及症状却早有认识。《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脾瘅的病因为“此肥美之所发也”,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明其病机。《素问释义》注曰:“食肥则气滞而不达,故内热;食甘则中气缓而善留,故中满。”张景岳也注曰:“肥者,味厚助阳,故能生热;甘者,性缓不散,故能留中。热留不去,久必伤阴,其气上溢,故转变为消渴之病。”《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为肾消病也。”宋·赵佶《圣济总录》“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消渴其久病变,或发痈疽,或成水疾。” 宋·陈无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消肾属肾,盛壮之时,不自谨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年长肾衰……唇口干焦,精溢自泄,不饮而利。”《素问·奇病论 》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篇》“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又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2、现代文献研究
现今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包括阴、阳、气、血及肺、肝、脾、肾等脏器的虚损;标实包括风寒、风热、湿热、水湿、气滞、瘀血、痰饮、浊毒等致病因素。由于各医家的临床经验、经历的差异,致使对本病病因病机又有不同侧重。
倪青[2]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耿嘉等[3]将DN病因病机概括为“奇恒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蓄浊失精”,并强调气阴两虚是其基本病机,瘀浊阻滞贯穿始终。裴瑞霞等[4]认为DN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气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血行不畅而瘀阻经脉,即所谓“血不利则病水”,瘀血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周英等[5]提出脾肾亏虚,水湿浊毒瘀是本病发生的根源,认为本病多因消渴病迁延日久或治不得法,加之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而致脾胃虚损,运化失职,水湿
内停,肾虚则封藏失职,精微下泄,水湿潴留。程益春[6]认为本病证属本虚标实, 脾肾亏虚为本,水肿瘀血为标,治疗时以补肾健脾,扶助正气为主,佐以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等治标方法,扶正而驱邪。
戴希文教授[7]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多因消渴日久,正气虚弱,阴阳失调,复因治不得法,或失治误治,伤阴耗气,使五脏俱损,毒损肾络而致;中后期糖尿病肾病因其病日久使血行不畅,内阻肾络而成瘀;脾肾两虚,气不化水,水液潴留,湿浊内停;糖尿病肾病晚期,三焦气化功能受损,无以通行元气,气化无权,故变证百出。
吕仁和教授[8]认为糖尿病肾病初期乃血脉不行,转而为热,形成的癥瘕积聚为“微型癥瘕积聚”,损伤脉络甚轻,称“虚损期”。由于陈气不除,怒气不解,逆留之血气,形成的癥瘕积聚为微小郁结,损伤血脉,多个脏腑受伤,则久损不复转为劳,称“虚劳期”。陈气不除,怒气不解,郁结不化,积聚丛生,久劳不复转为衰,则受损脏器终归衰败,称“虚衰期”,分期辨证论治。
南征教授[9]认为本病病因为素体肾虚,加之消渴病病变日久,失治或治不得法,痰、湿、郁、热、毒等各种病邪不能及时化解,一方面可直接损伤经脉,另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