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粤教版选修《这思考的窑洞》.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这之前,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这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之阻剿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十万 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到这里时,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留在岸上的几只草鞋。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 。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历史长河的巨浪也颠簸着最早上船的十二名领袖。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十二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四十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红船自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八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八十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是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二十四个年头时,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 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七十一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当这只船航行到第七十九年,2000年江泽民视察浙江——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他又一次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三个代表”。浪里飞舟八十年,心忧天下三代人。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歇,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她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六千四百五十万党员的大党就是从这里上岸的啊。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万里江山。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赏评】 这篇散文和《这思考的窑洞 》一样,是属于政治散文,但枯燥的政治和历史经作者之手,却变得隽永流畅,感情充沛。让人从心里佩服这样一个关注中国历史和政治命运的作家的独特之笔,其既写出了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的关系,又生发开去,纵横捭阖。作者不是以素材取胜,而是以文才取胜的。 第3课 这思考的窑洞 诗海探珠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第3课  这思考的窑洞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诗海探珠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 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画。“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思考】 上片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 (1)掂量·衡量 掂量:估量;斟酌。多用于口语。 衡量:①比较;评定。如:衡量得失、衡量是非。②考虑。 例:①春晚______明星的“分量”,春晚不断的一审、二审、三审……究竟到几审才能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