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迟到成为习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当迟到成为习惯   守时的人总是守时,迟到的人总是迟到,似乎是不可改变的本性。尽管迟到者总会编造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指出,迟到有多种含义,各种形式的迟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迟到者潜意识里想让自己因迟到而引人注目。   【案例】   想迟到总有理由   董斌是一名初二男生,今年15岁。他的个子在班里男生中不算高,身体不算壮,学习成绩也是中等,但他有一个特点特别突出:迟到。   老师们都说:“董斌迟到不算怪事,他不迟到倒是怪事。”而且,董斌编造起迟到理由来可谓才华横溢。忘带书回家取、公交车中途抛锚、撞到自行车、送迷路儿童回家、被困电梯、半夜送生病的妈妈去医院、家里闹钟没电了而爸妈恰好出差了……这些理由董斌都编过,因为重复率太高,后来老师就忍不住发笑,他不得不翻新花样。有一天早晨,他早自习又迟到了几分钟,编的理由居然是:“早晨的时候梦到今天是星期天,不用上学,就多睡了一会儿。”惹得全班同学大笑不止。老师哭笑不得,说:“哎呀,董斌啊董斌,真是难为你了!这样绞尽脑汁地编瞎话,何苦呢?早出门10分钟真的那么难吗?”   参加集体活动、和同学相约出去玩,董斌回回都迟到。同学催他,他的口头禅是:“好的,马上!”但最后总会迟到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急得同学们抓耳挠腮。同学们经常奚落他:“董斌,你的马瘸了吗?以后不许再说‘马上’这个词!”大家讨厌有人迟到,可是董斌也没别的毛病,只好容忍再容忍。对于女同学们苦口婆心的规劝,董斌除了认错就是表示下不为例,但没人相信他。   董斌的妈妈说,董斌不是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在家里其实挺有时间观念的,做事有计划,特别镇定。比如,闹钟定在6∶30分响,即便他早早醒了也不会起床,而是盯着闹钟走完最后一秒;跟同学约好上午9点见面,他计划8∶30分出门,那么8∶29分他肯定是把手放在门把手上,不到最后时刻不按下。但是,等到他开始行动,一定会出岔子,不是找不到球鞋,忘带东西,心急火燎地跑回来取,就是路上遇到意外情况,迟到便在所难免了。“感觉这孩子做事心里没数,缺根筋似的。请问,经常迟到算不算一种瘾?属于心理疾病吗?”董斌的妈妈忧心忡忡。   在心理咨询室,董斌告诉我,他心里总有些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却说不清是什么,所以一定要把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后一刻,结果总耽误事儿。他也知道迟到不好,看到老师、同学或朋友不高兴的脸色,他也心虚,可迟到的毛病总是改不掉。   【分析】   不迟到心里难受   偶尔迟到无可厚非,大家都能理解,但经常迟到就可能是心理强迫症的表现。不难发现,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似乎总是迟到。远程的约会他要迟到,在他家旁边碰面,他还是迟到;连你早早到他家,坐在客厅里等,他也磨磨蹭蹭,到头来仍然无法准时出发。   经常迟到者通常的心理程序是:时间还早、大概正好可以赶上、不会迟到太久、别人也不可能准时……最后他想,急也没有用,反正已经迟了。   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指出,迟到有多种含义,但各种形式的迟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迟到者潜意识里想让自己因迟到而引人注目。这是一种“迟到心理”,内在的动机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诱惑游戏。迟到者在做一种诱惑游戏,就像女人在与情人约会时总要迟到那样。经常迟到也可能会反映出一种更恶劣的态度,就是强迫别人去想自己。迟到者有意无意地制造一种自己不在场的“空缺”,使自己成为别人渴望的对象。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恋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第二,逃避恐惧。经常迟到可能反映的是一种心理恐惧:面对一种状况的恐惧、一个人独处的恐惧、对空缺的恐惧等。心理学家艾聂斯?帕叶指出:“人在等待状态中,脑子里就会充满想象,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有空缺感。”究其本质,迟到者也是等待者。行为心理学家让娜?B?布尔卡和雷诺拉?M?阎称这种状态为“挫败感”。在经常迟到者中,极力追求完美者不在少数。低估自己、缺乏自信令他们痛苦难挨,所以为了逃避失败,他们便躲开不得不与别人进行比较的场合。也就是说,经常迟到是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往往来自希望学习、工作和家庭都非常成功的压力。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迟到的坏习惯往往是在学龄儿童第一次体验到竞争时产生的。   第三,享受控制。在日常用语中,让别人等待意味着让别人痛苦。迟到的人让别人处于很不舒服的境地,直到他的出现才把别人从等待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所以迟到就变成了权力的象征。迟到者的自信充满了控制感。比如,那些自大狂的迟到者经常大言不惭地说:“那些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大多是不自信的人。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   董斌的迟到心理动机,主要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一方面,他用迟到的方式来衡量同学、朋友与自己的关系有多铁,别人是否愿意为他牺牲时间。当然,他也有焦虑,这种焦虑让他约会时总担心学习或其他活动没有顺利完成,这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