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试点范畴.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教育知是一成不的教只著重科知是值判的威使到生多表得漠不心因此境教育只被把一套想法信仰灌下一代或是一教主境教育及可持教育的挑於世界的教育教育取建和用取向生要意到不明因素和的存在境教育及可持教育本身是跨科的鼓教及生透行作探索展思想及行的自由可持性是指能足代的需要同不及未世代足其需要之展我共同的未人可持即代表所有人均有利在一健全的境中生活涉及全球的公未的世代亦享有相同的利涉及跨世代的公以人在自然的活可持即代表源的使用不超其再生的速度例如每年使用及砍伐的木材不超每年林木生的速度可持林木任何物的排放不超

傳統的教育:知識是一成不變的 教師只著重個別學科知識,是價值判斷的權威,使到學生多表現得漠不關心.因此環境教育只被視為把一套想法/信仰灌輸給下一代,或是一種教條主義. 環境教育及可持續教育的挑戰:關於複雜世界的教育 教育採取建構和實用取向: 學生要意識到不明確因素,和風險的存在,環境教育及可持續教育本身應是跨學科的,鼓勵教師及學生透過行動作探索,並應發展思想及行動的自由. 〔可持續性〕是指「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我們共同的未來,1985> 對人類來說,可持續即代表: 所有人類均有權利在一個健全的環境中生活--涉及全球的公義 未來的世代亦享有相同的權利--涉及跨世代的公義 以人類在自然的活動來說,可持續即代表: 資源的使用不應超過其再生的速度.例如每年使用及砍伐的木材不應超過每年林木生長的速度.(可持續林木業) 任何物質的排放不應超過自然生態環境的負荷量. 由於可再生資源可以取代不能再生的資源,後者的使用量只應達到前者再生能力的水平.而使用不能再生資源的部分獲益應用於研究可再生的替代品. 1. 促進世界性的經濟增長 2. 整合經濟、環境以及社會政策 3. 鼓勵關於前述「四個要素」的研究及政策 4. 各種產品及資源的定價應反映環境上的代價   (例如:環保稅、污染者自付原則) 5. 鼓勵科技上的改良,以求能在無污染的情況 下達致增長 6. 把生態系統作完備的管理 7. 在人口增長過高的地區實施人口控制 8. 提高促進完備環境管理的因素(例如:技術人員、 專家及公眾的教育程度) 9. 加強及擴展國際的合作 10. 監察可持續發展目標上的進展(例如:香港的可持續 發展指標) * * 關於環境的知識 環境現況 環境受到的破壞 生態系統 各種動植物 對於環境的知覺 對環境被受破壞有批判的認知 對環境問題及環境政策 的獨立思考 保護環境的行為 節約能源 廢物分類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其他實際行動 包括社會、經濟及環境 一致 環境方面完備的系統 效能 改善提升輸入與輸出的 比例 耐用程度 延長產品的壽命 足夠 態度上的轉變 改變生產及消費模式 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四個要素 溝通的能耐:學習與他人溝通,能理解不同的觀點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能交朋結友之餘又    能保持不同的意見 能夠進行計劃及聯繫:學習在思考及策劃時同時顧及自然及文化的相互關係 能夠團結一致:學習如何以團結及公正的精神達致共悉及採取行動,使到我們及未來世代 都能得益 能夠保持動力:學習如何享受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能夠反省:兼顧不同文化的歷史背景,學習及理解本身及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從而發展自   我認知及包容別人的氣量 學生有自由發展出他 們對課題的處理方法 價值問題的多元化 環境問題的複雜性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