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息技术课程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信息技术课程 (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3 - 信息时代的新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 信息资源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克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的措施。 信息多元化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信息素养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条件。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与范围。 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名称的变化: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目标的变化: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培育途径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显性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隐性课程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启动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教学大纲、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三个阶段。 5、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的理解。 (1)新课程,许多问题正在探索 (2)课程不断发展与变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位置 不同国家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分析 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标准》在2003年颁布。 (2)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 (6)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须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其中必须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包括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 过程与方法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与情感 信息意识是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动机 信息情感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态度 作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的信息意识,主要包括敢用与想用两个方面,而信息情感则更加偏向于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与兴趣方面。 敢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