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公开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班固家族 父亲: 班彪,作家,史学家 弟弟: 班超,外交家(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班固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汉书》在体例上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80多万字。其中8表和10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左丘明)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 纪传体:采用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疏通字词 2、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课文结构: 作者是如何以精彩的笔墨描写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被武正气凛然的怒斥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第二次是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囚禁于地窖,备受饥寒,流放北海。然而武手持汉节,维持着自己的使命和民族尊严。此时的斗争是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他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叹惋。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长, 苏武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 2、佩服。苏武为了他的信念能执着如此。 3、欣慰。虽然历经磨难,终于完成出使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 作者对苏武“持节”这一细节反复描写,有何用意? 节是使者的信物,也是气节的象征。武“持节出使,流放北海”“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并说“屈节辱命,虽生,何以面目归汉”,单于也“壮其节”。这一细节在于表现武不顾个人荣辱得失,也要维护民族尊严,以及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为了赞扬武刚毅坚贞的品德,对于塑造其形象有点睛之笔。 请把文章中的性格和苏武做一个对比,说说他们分别凸显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正是这些典型环境,将苏武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让人物一展风采。 作者有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 屈的民族气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 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 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 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 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 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 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 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