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话照做 我们的节日:三月三 五(4)班主题队会暨第二届美食节品尝会 2016年4月6日 简介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三月三,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三。 来历:壮家人过三月三,是由于他们居住地区海拔较低,气候长年酷热,而就在春耕未央的农历三月时节,正是风和日丽、气候温和的一年里最舒适的日子,村村寨寨的乡里乡亲就趁时机来个大约会。唱山歌小调、撑竹筏、泼水嬉戏、逛三月街,热热闹闹成全大家的开心。 风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迂,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民间歌节,歌王----刘三姐 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因此,壮族人个个能歌善歌。?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 壮族三月三习俗 1.五色糯米饭2.抢花炮 3.绣球传情 4.跳竹竿舞 5.对歌谈情 6.打铜鼓 7.碰彩蛋 壮族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传统民居有楼居,半楼居和地居,壮族主食是大米和玉米,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以生鱼片为佳肴。三月三吃五色饭.烤整猪.白斩鸡也是壮族以待客的特色佳肴.壮族也是以农业为主的。民间传统歌节是歌圩节。 美食品尝会 辅导员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某公司完整版审批权限表.doc VIP
- 2025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1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马自达-马自达6阿特兹-产品使用说明书-马自达6阿特兹 2.5L蓝天尊崇版-CA7250ATE4-MAZDA6ATENZA用户手册.pdf VIP
- 泡泡玛特简介.pptx VIP
- 马勒第一交响曲(钢琴版)第3乐章.pdf VIP
- 西门子断路器3WL操作手册.pdf
- 《产业园区投建营数字化平台建设指南》.pdf VIP
- 00015 《英语(二)》高频 100 题.doc VIP
- 2024年一建管理真题完整.docx VIP
- 中医面诊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