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商品名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风寒感冒药 正柴胡饮颗粒 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抗病毒、解热、抑菌、抗炎、镇痛、镇静、增强免疫力 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感冒清热颗粒 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抗病毒、抗菌、解热、抗炎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软胶囊 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 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 商品名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风热感冒药 银翘解毒丸 金银花、 连翘、桔梗、薄荷、淡豆鼓、淡竹叶、牛蒡子(炒)、荆芥、芦根、甘草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抗病毒口服液 板蓝根、石膏、芦荟、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 抗病毒、抗菌消炎、解热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 抑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 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感冒风寒化热半表半里 小柴胡颗粒 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抑菌、解热、降温、镇痛,增强免疫力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 商品名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暑湿感冒药 藿香正气水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药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开灵颗粒 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解热、镇静、抗惊厥及免疫调节作用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用于外感风热、火毒内盛所致发热、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蓝芩口服液 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 辛凉解表剂 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 表里双解剂 小柴胡颗粒 扶正解表剂 玉屏风颗粒 祛暑剂 解表祛暑剂 藿香正气水 清热剂 清热解毒剂 板蓝根颗粒、清开灵颗粒、蓝芩口服液 常用感冒药分类 * 产品亮点: 2.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1.用于风寒感冒,抗病毒,退热快 3.治疗空调综合症 4.使用人群广(适合高危人群) 5.长期服用,安全可靠(暂无任何毒副作用) 正柴胡饮颗粒 宁宁正柴胡饮的安全考察 处方数百年的历史 成药近50年的应用 10亿多袋的临床使用 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 适用科室: 内分泌科 呼吸科 急诊科 中医科 老干部科 儿内科 妇科 肾内科 肿瘤科 心外科 * 阳虚 中医名词。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阳盛:阳热亢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阴虚,中医名词,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 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热 37.3~38℃(99.1~100.4F)中等热 38.1~39℃ (100.6~102.2F)高热 39.1~41℃ (102.4~105.8F)超高热 41℃ (105.8F)及以上腋窝温度分为低热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压力容器日常检查表.docx VIP
- 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公益传播分析:2025年趋势与案例报告.docx VIP
- (7.8)--3.3.3开采水平大巷布置(三).pdf VIP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内审汇编 资料.pdf VIP
-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基于FPGA和CoaXpress的图像采集回放系统.pdf VIP
- 《机电传动控制》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中小学2025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提示(5份)_51.docx VIP
- 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