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贺新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贺新郎 毛泽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书法家,诗人。作品思想内容丰厚精深,独树一帜,艺术表现既借鉴传统精华,又富于创造性。 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 1923年11月 毛岸青出生 诵读: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lǚ)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huán)宇。重比翼,和(hè)云翥(zhù) 。 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 ——余光中 贺新郎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kān)//凄然想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 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 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 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 扫寰(huán)宇。重比翼,和(hè)云翥(zhù)。 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毛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毛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时,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 1.怎样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 2.怎样看待(评价)毛泽东这仅见的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歌? 3.本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并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4.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怎样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 《贺新郎》一词未标题目,一看内容和时间,便知道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因此,词里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两者的结合,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儿女柔情的缠绵。而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2.怎样看待(评价)毛泽东这仅见的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歌?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仅见的一首,弥足珍贵。词作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也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像一般论客所说的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3.本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