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的外科诊断与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便秘的分类 结肠慢传输型: 排便次数明显延长,每周少于2次,便团干结,没有便意。(巨结肠症除外) 出口梗阻型(排便困难): 排便时间延长、费力,每次需要15分钟以上;力排用力无法解除,即使在稀便的条件下;排除不尽感,需多次排解;有用手助排便;严重者畏惧排便 混合型: 据有以上两者特征。 结肠慢传输试验 步骤: 1口服钡条 2与服钡条后6h、24h、48h、72h、96h,分别拍服部平片。 要求: 在检查前一周停服任何泻药,正常生活。 检查方法 排便造影:在排便过程中动态观察排便的过程及影响排便困难的因素, 小肠造影:了解小肠在盆底的分布形态。 盆底四重造影:观看盆底腔、子宫、膀胱位置与动态排便的关系。 结肠慢传输试验:了解结肠的动力状态。 排便造影 将钡剂混合在一定稀释的半干粉中注入患者的直肠中 坐在特制的排便桶上 动态观察排便过程,并拍片记录。 排便造影 小肠造影 口服钡剂在六小时后与排便造影一同进行 出口梗阻的分类 1盆隔上:盆地下降、盆底疝等。 2盆隔: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3盆隔下:直肠前突症、直肠粘膜内脱垂症。 4直肠脱垂:直肠外脱垂、直肠内脱垂。 便秘的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节: 1 膳食纤维食物:麸麦类(如麦片)、红薯、土豆,玉米等。 2 肠道菌群调节剂:金双岐口服液等 膳食纤维制剂: 非比麸、葡干聚糖等。 容易、渗透性泻剂: 聚二乙醇4000散、乳果糖等。 便秘的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 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 2结肠慢传输试验明显延长(一般大于72小时)。 3内科治疗无效。 4排便造影明确有无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和没有耻骨直肠肌痉挛。 5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包括巨结肠症)。 6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有强烈要求。 7无精神障碍因素。 手术治疗 一 结肠慢传输型: 1全结肠切除术小肠直肠吻合; 2次全结肠切除术结肠直肠吻合术; 3结肠旷置术小肠直肠吻合; 二 出口梗阻型: 1盆底悬吊术:用于盆底下垂症 2盆底重建术:用于盆底疝 3直肠粘膜环切除术(PPH):直肠粘膜内脱垂症 4直肠前突STARR、Bersler手术:直肠前突症 直肠长度解剖学与外科学观点不一致 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 可对直肠横襞施行直肠活检:易于获得且穿孔危险性低 耻骨直肠肌,在收缩时能将肠管向耻骨联合处牵拉,增加肛管直肠交接处的角度(直肠向下向前、肛管向下向后)形成“肛直角”,有重要的括约作用。 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长2.5cm 外科学肛管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平面的部分,成人平均长4cm 直肠柱内有直肠上动脉终末支和由直肠上静脉丛形成的同名静脉,内痔即由此静脉丛曲张、扩大而成。 肛瓣和肛窦   各肛柱下端之间借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相连,这些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有6~12个。肛柱与肛瓣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又称肛隐窝,有6~12个。此窦开口向上,窦底有肛门腺的开口,深度一般0.3~0.5cm,窦内储存有粘液,有润滑排便作用。 早在1908年Baall设想:肛裂是肛瓣被干硬粪块撕裂后向下延伸而成的线样创口。但是肛裂通常在齿线以下,距肛瓣尚远,并未见肛瓣被撕伤的痕迹,故这一说法不能成立。  肛垫下移学说 肛垫是肛管的正常结构,若其位置下移出现脱出及流血等症状时即成痔,这个学说是Thomson于1975年首次提出,其根据是:(1)Treitz肌是一种纤维肌性组织,正常情况下,它在肛垫内缠绕痔静脉丛并呈弓状与联合纵肌相连;排便时,弓的近侧纤维收缩上提肛垫,由于内括约肌远侧扩张,因而在上提肛垫的同时对痔静脉还有压缩作用。故Treitz肌又称痔的提肌及压缩器(Levator or compressor of hemorrhoids);(2)Haas-Fox(1980)证实,随着年龄增长Treitz肌发生退行变性,肛垫有凸出于肛管腔或下移的趋势。Bernstein经组织学观察,发现脱出性痔的上方直肠粘膜下层的结缔组织纤维呈现肥大、崩解和断裂现象,有力地支持了Haas-Fox的论断。   如上所述,Treitz肌是肛垫的固定装置,排便结束后有使肛垫向上回缩的作用;如果断裂,肛垫即可出现回缩障碍。促使肛垫下移的因素很多,除年龄这个基本的重要因素外,不排除便秘、腹泻、排便习惯不良及括约肌动力失常等因素对肛垫加大下推力量的作用。Treitz肌的异常不仅使肛垫失去支持,同时也解除了对痔静脉的约束,致使静脉扩张,肛垫充血肥大;排便时肛管阻力增加,促使病人用力排便,可是越用力,充血和脱出越严重,排便更困难。起初,肥大肛垫可以无症状,属无症状痔;随着支持组织破坏加剧,痔即可由间歇性脱垂发展为持续性脱垂。由于痔脱出其表面粘膜易受粪便的反复磨擦而破损,出现溃疡、出血或疼痛,即症状性痔。Thomson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